一週綜述:來了,青島全域取消限購限售!
政策的善意像流星雨一樣頻繁劃過,樓市卻迴應有限,會讓人想起無尾犬的故事:狗在社交時,搖尾巴代表親近友好之情,如果一隻狗向另一隻狗搖了尾巴而得不到迴應,就會纏繞不休,你爲什麼不搖尾巴?爲什麼不搖?爲什麼?
無尾犬因此生活的好辛苦,不是不珍惜好意,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來看一看,最近青島樓市發生了哪些事!
1
來了,青島全域取消限購!
週一剛上班青島就放出了傳聞已久的大招,宣佈全面解除限售和限購。
這當然是好消息,只可惜時間有點晚了,如果早一點放出來,對樓市的促進作用顯然要大得多,比如去年。
眼下信心消退遠比去年爲甚,再想拽回來就要付出更大的力氣。
所以說,食不當鮮味失千里。
2
城陽一樓盤推出以舊換新!
玩花樣,城陽綠地國科從來沒有輸過,這不外地以舊換新的購房方式剛有了熱度,綠地立馬跟進,拿出了青島版方案,號稱三步就可以完成。
從理論上說對樓市是好事,救一手託二手穩住地價,給日趨沉寂的市場注入活力,保持流動性以待回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理論和現實之間往往存在一些需要跨越的難題,比如
問題一,估值體系咋運轉?二手房的價格、房齡、總價都是需要磋商的地方,市場價格存在變數,心理價格就高不就低,推動起來麻煩不小;
問題二,收回的二手房怎麼辦?按照外地的做法,包括買賣、工抵甚至做保障房等,都是些容易產生糾紛的過程,如何把控流程以及應對糾紛,並非易事;
問題三,即便完成談判,誰來保證落實?市場不振百事哀,相關各方之間的信任度並不高,失約了怎麼辦?
實際上,在售房中引進以舊換新的做法並不是新鮮事,早在去年就已經有多地多城進行了嘗試,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風頭出完了就完了,鮮有令人欣慰的後續。
所以,且行且看吧。
3
陝西網紅第一村操盤青島三大項目
總投資50億元的平度南村印象膠東項目,總投資32億元的即墨藍谷青春海灣項目,還有青島旅遊地標劈柴院,來自陝西的“網紅第一村”袁家村正在青島操盤三個項目,規劃藍圖全都熠熠生輝。
袁家村可算是把一手爛牌打成王炸的典型吧,這個陝西咸陽禮泉縣又窮又小的村,白手起家,在一片荒溝野地上楞是建起了一個“關中民俗文化體驗地”,2022年的遊客接待量超過600萬。
如今袁家村帶着光環進軍青島,一下子就操盤三大項目,可謂風頭正勁,各方的期待也是爆棚。不過疑問也有,那就是成功經驗能否在青島複製?
可能很快就有答案了,按照計劃,明年5月劈柴院全部項目將投入運營。是順風順水還是水土不服,到時候先看劈柴院這個頭炮響不響吧。
4
碧桂園濱海城房價已經到了2500?
看到一張宣傳單,號稱青島東的碧桂園濱海城的價格已經到了3500,還送1000元的精裝修,這裸房最低已經到了2500元每平方米。
位於煙臺海陽的碧桂園濱海城,距離青島市中心有120公里。2013年開始銷售的時候還叫十里金灘,藉着青島東的概念賣了不少房子,後來名聲欠佳,於是改名叫濱海城。
但是位置和配套的硬傷始終難以解決,價格止不住的往下滑。我有個朋友的父母2017年在濱海城澎湖灣買的房子,2019年交房的時候,90平的套三總價還能超過70萬,2021年就到了40萬。
又是2年過去了,現在應該是30萬出頭了吧,帶精裝修,還有價無市。
買房4年之後,朋友才無意間發現了父母買房的事情,問起緣由,說是買錯了怕孩子嘲笑。
因爲怕孩子嘲笑沒能及早止損,幾十萬就沒了,而老兩口的退休工資加起來,每月也就一萬左右。
咋辦呢?朋友只能絕口不提此事,隔三岔五的往家送好吃的,畢竟看着老兩口自我懲罰式的節儉,還是心疼啊。
別不信邪,說什麼“再降能降到哪裡去?”,有些項目真的能降到你懷疑人生。
5
中南地產連庭審都懶得出席了!
2019年,中南星匯城項目從靈山灣路紅星美凱龍的一家建材公司拿走價值16萬餘元的衛浴五金產品,但是超過了合同約定的付款日期後,仍有7萬餘元貨款未予支付。
4年之後,法庭判決中南星匯城項目的開發商支付貨款及違約金。令人唏噓的是,中南方面甚至都沒有出席庭審。
世道秋風總蕭索,誰能想到,曾經在青島市場上意氣風發的中南,已經心灰意冷成這樣。
6
碧桂園重倉西海岸,會相互成就嗎?
近日,碧桂園文商旅集團簽約青島西海岸琅琊印象項目,這是繼今年3月簽約西海岸殷家河商業綜合體之後,短時間內碧桂園再次重注西海岸。
兩個項目的體量都不小,6萬平方米的殷家河商業綜合體項目青島靈珠碧樂匯位於黃島區殷家河片區拆遷改造南安置區,是規劃中青島五個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辛安副中心”的核心區域,周邊涉及辛安、靈珠山兩個街道10個村莊的拆遷改造。
而項目總體量10萬平方米的琅琊印象城位於西海岸中心商務區珠江路,由5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和5A級寫字樓構成。
財務狀況吃緊的碧桂園能如此堅定的投入,意味着非常看好西海岸的發展前景以及消費力支撐。希望他們的眼光能爲他們帶來豐厚的回報,和西海岸相互成就。
7
靈山灣開展摸排,嘗試解決民宿之困!
據媒體採訪靈山衛街道獲得的信息,黃島警方已經聯合物業在靈山灣壹號小區開展摸排工作,並將與社區、物業、業主、民宿負責人以及相關部門一起討論民宿管理及矛盾糾紛化解事宜,以解決越來越多的民宿變“民訴”投訴。
海岸漫長、景點豐富、人少房多、交通便利,是靈山灣片區的特點,也是民宿扎堆的原因。一到暑期旅遊季,蜂擁而至的遊客進駐多個小區,帶來的噪雜與干擾令業主們很是困擾,也滋生了無數的糾紛與矛盾,投訴居高不下。
尤其今年剛剛解禁,劇烈反彈的遊客潮壓迫感十足,令安靜了幾年的各小區頗不適應,也給相關部門帶來新的難題,如何做好接待工作,讓遊客滿意的同時兼顧市民的生活不被打擾或者少被打擾?
好在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嘗試尋找解決之道,大家多一點耐心吧。
編輯: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