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食品行業動態:白酒新國標啓動徵求意見;春季“嚐鮮”需警惕
白酒新國標啓動徵求意見
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徵求《白酒質量通則》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以下簡稱《白酒質量通則》)的通知,引發業內高度關注。此次修訂首次建立了面向消費者的白酒品質表達標準化語言,讓消費者能更加直觀地瞭解和識別中國白酒的特性,豐富和完善標準技術內容,創新產品標準的表達形式,推動白酒產業的標準化、國家化、規範化發展。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白酒質量通則》旨在從我國白酒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出發,創新白酒品質表達方式,建立我國白酒的統一形象。對內,它以“消費者語言”重構品質認知,推動行業良性競爭;對外,它試圖以統一標準打破文化隔閡,推動白酒國際化。然而,能否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仍需行業在標準落地、文化適配、渠道深耕上持續發力。
春季“嚐鮮”需警惕食品安全風險
新鮮四季豆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專家近來提醒,四季豆等豆類含有皁素和紅細胞凝集素,如果烹飪不當,極易引發中毒。另外,除了四季豆,還有一些春季“第一口鮮”食用時同樣需要小心。
例如,我國有毒野生蘑菇有數百種,僅憑顏色、生長環境等經驗難以準確判斷毒性。專家建議,最好規避風險的方法就是不採摘、不購買、不食用不認識和不熟悉的野生蘑菇。
此外,很多人愛好春天的“第一口鮮”,對春季野菜青睞有加。但部分野菜與有毒不可食用的植物很相似,如水芹與毒芹、血皮菜與化兒草、桑葚和馬桑果等,如果不具備專業知識,誤採誤食可能引起中毒。蕨菜等野菜含有微量毒素,如果烹飪不當或一次性食用過多也可能引起中毒。
外資奶粉在華銷售集體回暖截至2月27日,一線外資乳企均公佈了去年的成績單,在華業績均呈現向好趨勢。達能嬰配粉繼續擴大市場份額;菲仕蘭核心品牌美素佳兒持續增長;a2牛奶公司營收雙位數增長;雀巢嬰配粉業務實現高個位數的增長。外資奶粉在華銷售回暖背後是,去年我國出生人口階段性的“止跌反彈”。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外資乳企能夠保持業績增長、利潤向好,有三個原因。一是近幾年這幾家外資乳企一直在做品牌拉動,具備了很強的品牌屬性;二是在中國奶粉市場打價格戰的時候,儘可能地控貨、控價、控渠,品牌形象好,渠道信心強;三是2023年以來跨境購業務持續增長,對企業的業績和利潤拉動起到了助推作用。
漲一年了,咖啡豆價格這是鬧哪樣?
2025年啓新未久,國際市場咖啡價格就打開暴漲行情:國際咖啡組織1月份的報告顯示,咖啡價格指數相比去年同期上漲75.8%,1月ICO綜合指標價格(I-CIP)平均爲310.12美分/磅;2月11日,美國紐約洲際交易所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價格突破每磅430美分,創下47年來新高,近一年的漲幅更是高達118.57%。這場自2024年就刮起來的價格風暴正深刻改變着全球咖啡產供鏈的既有格局。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短期內全球範圍咖啡豆價格或將維持高位震盪。據國際咖啡組織預計,2025—2026年全球咖啡豆的供應缺口達850萬袋,而拉尼娜現象可能進一步影響主產區產量。從長期看,若氣候條件有所改善,2026年後咖啡豆供應有望逐步恢復常態,但價格回落的幅度恐實在有限。
中國香蕉進口市場格局悄然生變
翻開2024年中國香蕉市場的進口“賬本”,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變化——整體進口量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香蕉進口量約168.67萬噸,同比下降4.61%。
一方面,部分傳統香蕉出口國面臨供應困境。如過去十年,菲律賓香蕉生產頻受熱帶枯萎病、洪水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其保持六年的世界第二大香蕉出口國地位在2023年被危地馬拉超越。
另一方面,國內香蕉種植技術不斷進步,產量穩步增加,對進口香蕉形成了一定的替代,並且國內香蕉種植發展態勢良好,產量有望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於水果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香蕉之外,更多種類的水果進入市場,分食了水果消費的“蛋糕”。
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 重塑產業價值新版圖
植保無人機掠過玉米田,智能灌溉系統守護百年板栗園,巡檢機器人穿梭於現代化豬舍……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正被數據、算法與智能裝備重新定義。
日前發佈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政策東風與產業實踐交織,推動中國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從田間到雲端,從實驗室到產業鏈,這場變革不僅是技術的迭代,更是農業生產關係與效率的重構。
業內人士認爲,農業新質生產力已成爲驅動農業變革創新的關鍵力量。但千鈞之力,重在應用落地。只有將新質生產力轉化爲實際生產效能,才能真正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進口跌、國產起 威士忌賽道或現“隱憂”隨着中國威士忌市場不斷擴容,進口威士忌與國產威士忌面臨着截然不同的境遇。儘管近年來進口威士忌品牌頻頻佈局中國市場,但終端陳列的進口威士忌產品整體銷量卻不佳,其中部分店鋪面臨庫存積壓等問題。產品難覓銷路的同時,2024年全年進口數據顯示,威士忌進口量和進口額全線呈現負增長。其中,進口額出現自2021年以來首次下跌。
然而,如今在進口威士忌品牌與國產威士忌品牌持續發力之下,伴隨着未來3—5年威士忌產能集中釋放,國內威士忌賽道或也將面臨着庫存積壓、產能過剩的“隱憂”。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酒業面臨着購買力不足的問題,加之消費者的未來收入預期很悲觀,導致消費降級。在此背景下,消費趨勢的轉變對進口威士忌消費頻率造成很大影響。
配料錶轉型是食品安全升級應有之義
近年來,隨着大家越來越注重健康,“配料表乾淨”成了食品行業的熱門話題。消費者日益關注食品配料表,追求“配料表乾淨”,表明消費者的食品消費價值觀正在升級,這種升級一方面來自於消費者追求天然、健康、安全食品的內生動力,一方面也依賴於外部環境的保障。
配料錶轉型是食品安全升級的表現,這能讓消費者和企業雙向受益。監管部門、相關行業協會等應該順應配料錶轉型的發展趨勢,順應消費者和企業的需求,順應食品安全升級的規律,不斷優化、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從源頭不斷降低食品成分的安全風險、健康風險,並推動食品標籤管理朝着全面、真實、清晰、顯著、簡明的方向不斷升級。
麪包糕點爲何不再使用這種添加劑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自2025年2月8日起,脫氫乙酸鈉(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不再用於麪包、糕點、果蔬汁(漿)等7類食品,在醃漬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由1克/千克調整爲0.3克/千克。
專家介紹,對一種食品添加劑進行重新評估,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在安全性上有新的證據發現,需要重新評估;二是食品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當一種食品的消費量由少變多時,就要考慮其中某種食品添加劑累積後會不會超過安全限值。相關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多次大量食用脫氫乙酸鈉,可能造成動物取食減少、體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腎組織變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