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食菌季,嚐鮮需謹慎!專家提示→

隨着夏季雨季來臨,雲南進入“吃菌季”,野生菌中毒風險大增。爲預防中毒事件,保障民衆生命安全,6月4日,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2025版雲南省野生菌中毒風險地圖,並創新分級機制,精準開展防控工作。

雲南野生菌資源豐富但風險嚴峻

雲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種和數量較多的地區,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餘種,雲南有900餘種,佔全球種類的36%,佔全國種類的90%。然而,全國已知有毒野生菌500餘種,雲南就有200餘種,其中20餘種屬於劇毒。雲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副所長李娟娟介紹,每年夏季,因誤食有毒野生菌導致的中毒事件頻發,嚴重威脅民衆健康。“野生菌中毒不僅會引發身體不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防控工作刻不容緩。”

近期,雲南省內野生菌中毒事件已有所發生。6月9日,雲南省臨滄市的胡先生表示,自己5月30日在市場上購買了野生菌“見手青”,回家烹飪食用後中毒致幻,看到八爪魚、水母、鳳凰在眼前飛舞。所幸及時就醫,住院一天便出院,現已恢復正常工作。

雲南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部副主任醫師朱峻波透露,目前醫院每天接診吃野生菌中毒的患者5至6例,隨着下雨後大量野生菌上市,中毒患者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從往年經驗來看,每年七月份是收治野生菌中毒重症患者的高峰期。

2025版風險地圖創新分級機制

“此次發佈的2025版雲南省野生菌中毒風險地圖,依據中毒風險將雲南所轄縣市區的野生菌中毒風險分爲高、中、低三個等級。”李娟娟介紹:“今年,我省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中創新風險分級機制。在既往中毒事件監測數據基礎上,新增居民野生菌中毒知識知曉情況和醫療救治能力兩大核心指標,科學構建動態分級管理體系。全省共劃定野生菌中毒高風險地區7個,中風險地區49個,低風險地區73個。其中,麗江市古城區,昆明市西山區、宜良縣、石林縣、安寧市,玉溪市紅塔區、華寧縣,共7個縣(市、區)爲高風險地區。”

通過這一地圖,大家可直觀瞭解所處區域的野生菌中毒風險程度。不同等級的風險地區將採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對於高風險地區,將採取10條防控措施,實時監測、定期研判有毒野生菌中毒趨勢。同時,提升鄉鎮衛生院野生菌中毒病例前期處理能力、縣級以上醫院對重症野生菌中毒病例的綜合救治能力,各級醫療機構建立暢通的轉診通道。李娟娟強調:“增強居民的防範意識至關重要。民衆應避免採摘、購買和食用不熟悉或難以辨別的野生菌。”

多維度構建野生菌中毒防控網絡

此外,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也發佈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通告,提醒廣大民衆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識,不採摘、購買、食用不熟悉、難辨別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後若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到最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雲南省通過發佈中毒風險地圖和創新分級機制,旨在增強居民野生菌中毒防範意識,有效預防中毒事件發生,全力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在享受野生菌美味的同時,民衆務必牢記食品安全,避免因誤食有毒菌類而危及健康。

開屏新聞記者 陶彥然

一審 顏媛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