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儀選購需謹慎,這些提示請收好

中新經緯3月14日電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信號就購買美容儀類產品發出消費提示。

消費提示一:認清產品屬性

消費者在選購美容儀產品時應確認產品信息,認清產品屬性。對於醫療器械類美容儀,應確認其是否具有國家認可的醫療器械註冊認證,以確保安全性。對於普通美容儀,應對使用效果持理性預期。

美容儀產品大致分爲兩類:一是具有醫療美容功能的醫療器械類美容儀,二是具有一般美容功能的普通美容儀。

醫療器械類美容儀通常具有“光子嫩膚”“激光脫毛”“超聲波導入”等功能,屬於醫療器械範疇。而普通美容儀一般只具有“清潔毛孔”“按摩放鬆”“促進吸收”等作用。

消費提示二:警惕誇大宣傳

醫療器械類美容儀不得在廣告中對美容的效果、安全性做出保證;普通美容儀不得在廣告中宣傳具有醫療器械類美容儀的功效。

部分網絡購物平臺或直播間在銷售美容儀產品時,存在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爲。

比如:承諾使用後能“立竿見影”“無副作用”或聲稱該美容儀“絕對安全”、能“替代醫美”等。

《廣告法》第十六條規定“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以外的廣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療功能,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

消費提示三:避免安全隱患

醫療器械類美容儀和普通美容儀均不能替代醫療美容。對於嚴重的皮膚問題,建議優先諮詢皮膚科醫生或專業機構。如果在使用美容儀過程中出現皮膚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專業醫療建議。

醫療器械類美容儀建議配合專業醫生在正規醫療機構操作,以確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戶自行使用醫療器械類美容儀,可能因技術不足或儀器功率不穩定等因素,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出現皮膚紅腫、敏感、燒傷、色素沉着、產生疤痕等問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因此,消費者切勿將醫療器械類美容儀作爲普通小家電產品隨意使用。對於普通美容儀產品,應仔細查看說明書,瞭解其適用人羣和使用限制(如孕婦、皮膚病患者)。

消費提示四:留存相關憑證

消費者在購買美容儀產品後,應保存好支付憑證、交易記錄等相關證據,以便在需要時享受售後服務。

當認爲商品存在質量問題、與廣告宣傳不符或存在其他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時,可及時與商家或平臺溝通聯繫,或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必要時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上述提示還指出,消費者在購買美容儀產品時,應認清產品屬性,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虛假宣傳的陷阱。

同時,電商平臺也應切實履行管理責任,加強監管和審覈力度,對銷售美容儀類產品的商家或直播間進行嚴格規範;銷售者對所銷售的美容儀產品應進行嚴格把關,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確保宣傳內容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信息。(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