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人員籲放寬諮詢場域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12日召開《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公聽會,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效智發言。(黃世麒攝)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6年,我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比率僅不到1%。第一線人員反映,民衆常因預立照護醫療諮商(ACP)需自費而卻步,期望健保擴大補助,且醫療現場量能不足,呼籲放寬諮商執行場域,新增護理、長照、心理等非醫療院所,並做好配套。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2日舉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公聽會。立委劉建國指出,目前僅醫療機構可提供ACP,但諮商量能不足、民衆常等不到,建議放寬護理機構、長照機構、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社工師事務所或法人等場域執行。
臺北慈濟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常佑康說,院內諮商團隊除了2名個管師,其餘都是醫師撥空兼任,ACP量能勢必要擴大。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也支持,但呼籲先做好配套,如增進人員訓練、設定擴大場域獨立執行規範、與醫院籤特約等。
臨牀心理師全聯會監事曾嫦嫦強調,要擴大量能,就必須一改醫療機構爲主的模式,加入社區專業服務系統,讓民衆選擇想要的場域諮商。
不過,大德安寧療護髮展基金會專案總監林怡吟指出,有民衆反映在醫院簽署時,還沒搞清楚狀況就「簽了」。目前只在醫療機構就有此狀況,不禁擔心若諮商「質量」良莠不齊,如何外擴到其他長照、護理機構?應先完善配套,再討論擴大。
針對是否擴大諮商場域,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衛福部仍以強化基層諮商量能、醫療機構ACP團隊外展到護理、長照機構爲規畫方向,衛福部會參考各界意見,確保第一線人員得到更多支持,持續精進品質。
至於健保擴大補助ACP,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指出,根據《 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僅限保險對象發生疾病、傷害或生育事故時給付,若將ACP全面納入,恐與現行法規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