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熱線連民心 融合聯動解民憂

本報記者 門傑偉

“16個月內130通電話,幫助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問題,你們辛苦了!”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務聯合運行管理中心,居民王女士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此前,王女士出借給朋友17萬元,到期後借款人一直拖延不還。經過維權勝訴後,王女士卻發現被執行人名下沒有財產。

這樣的情況讓王女士不知所措。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她撥打了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積極配合執行人員查找財產線索。”“查查被執行人是否有轉移財產的行爲。”……熱線那頭,總有悉心提供建議的律師聲音。

最終,在52位接線律師的接力指導下,這起糾紛得到解決。

“隨着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人民羣衆遇事找法的需求日益增長。”吉林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處長馬天光介紹,爲破解公共法律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優質法律服務資源相對集中等難題,吉林省司法廳與省內各市(州)聯合共建公共法律服務“省市一體化”新型運行管理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整體提升。

2020年10月,吉林省司法廳統籌合併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熱線,組建數百名執業三年以上的專業律師人才庫,將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彙集到一條線上,面向社會公衆提供免費法律諮詢熱線服務。

“既關注‘最初一公里’,做好羣衆問題諮詢服務,更要聚焦‘最後一公里’,讓羣衆的訴求得到響應。”馬天光說,通過建設“法律援助”工單系統,線上線下多平臺融合聯動,實現對羣衆法律問題的融合追蹤、落地見效。

去年,家住白城市的殘疾人張女士駕駛“代步車”走在非機動車道上,突然被後方車輛超速追尾。交管部門認定,張女士駕駛的車輛不符合法定的殘疾人代步車標準,應定爲機動車,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存在影響安全駕駛和非法佔道的問題,需承擔事故主要責任。面對對方7萬元的索賠訴求,張女士倍感無助。

“多虧公共法律服務提供幫助。”張女士說,撥打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後,接線律師耐心指導,併爲其申請了法律援助。線下,法律援助律師與張女士面對面分析案情,圍繞責任認定、賠償標準等問題,制定了援助方案,最終促使張女士的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平臺屏幕上,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平臺刷新的一條條工單數據背後,是吉林省司法廳有效整合省內1.6萬餘家法律服務機構、7.2萬餘名法律服務人員,組建起的一支專業強大的公共法律服務隊伍。通過全省1014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實現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如今,依託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平臺上的數據,還能把共性問題進行梳理,從解決一件事,推動辦好一類事。”馬天光介紹,未來,吉林省司法廳將持續爲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化解社會風險、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