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護高質 融合聯動解民憂
“沒想到只要一通電話,我就能在偏遠的邊境村享受到大城市的法律服務,律師解答耐心,建議十分有效,問題迎刃而解,真是太感謝了!”電話那頭,是吉林省邊境市(州)的一位農民工諮詢法律問題。電話這頭,則是吉林省司法廳主導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務聯合運行管理中心。坐席上,一位位律師正通過電話熱線爲人民羣衆提供無償法律諮詢服務……
“隨着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廣大人民羣衆遇事找法的需求日益增長。”吉林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處長馬天光介紹,爲破解公共法律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優質法律服務資源相對集中、資金保障不足等難題,吉林省司法廳與省內各市(州)聯合共建公共法律服務“省市一體化”新型運行管理機制,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整體提升。
走進公共法律服務聯合運行管理中心,合同債務、婚姻家庭、勞動爭議、老年人服務等28個細分專席,將常見的民生服務與商事服務等諮詢類別盡數囊括。“過去,各個地級市(州)對羣衆法律問題的諮詢都是單獨處理。而現在,全省的電話都會統一匯到運管中心。”馬天光說,2020年10月,吉林省司法廳統籌合併全省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熱線,組建523名執業三年以上的專業律師人才庫,可以面向社會公衆提供7x24小時、全年無休的免費法律諮詢熱線服務。將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彙集到一條熱線上,爲全省羣衆排憂解難。
據瞭解,新模式下,運管中心熱線平臺日均受理量由300餘件增長到1000餘件,羣衆滿意率達99%以上,每月的新增用戶數均保持在1萬人左右,越來越多羣衆享受到了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
熱線諮詢是公共法律服務的“第一步”,緊隨其後的就是以諮詢爲切入口,推動羣衆法律問題的真正解決。“通過建設‘法律援助’工單系統,我們實現了對羣衆法律問題的融合追蹤、落地見效。”馬天光說,前段時間,長春市一位年近七旬的女士,因爲財產被繼子女據爲己有導致生活困難,打來電話尋求幫助。接線律師在對其法律問題耐心解答後,根據其實際情況生成了法律援助工單,派發至所在地區法律援助中心,並由該中心提供及時的法律援助,最終推動該問題妥善解決。
“高質量的公共法律服務,既要關注‘最初一公里’,做好羣衆問題諮詢服務。更要聚焦‘最後一公里’,線上線下多平臺融合聯動,讓羣衆的訴求在全流程機制中得到切實響應。”馬天光說,在線上與線下之間,是吉林省司法廳着力打造的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平臺。熱線律師判斷需要線下介入解決的問題,便會在平臺上生成工單,轉到羣衆所在地區的實體平臺中,爲羣衆法律訴求的解決“保駕護航”。
大屏幕上,吉林省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平臺刷新的一條條工單數據背後,是吉林省司法廳有效整合省內1.6萬餘家法律服務機構、7.2萬餘名法律服務人員,組建起的一支專業強大的公共法律服務隊伍。通過全省1014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實現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將公共法律服務的觸角切實可感地延伸到羣衆身邊、心間。
“依託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平臺上的大量數據,我們還可以把一件件有相似性的羣衆訴求梳理爲不同的標籤,提前發現背後的源頭,從解決一件事,推動辦好一類事。”馬天光介紹,吉林省司法廳完善數據應用分析模型,實現數據從“分散”到“集中”、從“可看”到“可用”的有效轉換,未來將持續爲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化解社會風險、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效能。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吉林頻道
初審:張楠
複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