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東風之後,汽車央企爲什麼還需要一個新長安?
7月30日,氣溫逼近40℃的重慶迎來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長安”)首次媒體溝通會,8位新長安領導班子成員一齊亮相,圍繞新長安發展方向、新長安與原長安汽車異同、各子品牌規劃等多個層面問題進行解答。
3天前,這家全國第三家汽車央企正式成立,註冊資本高達200億元。在三大央企中,新長安的註冊資本超過東風汽車集團的156億元,次於一汽集團的354億元。新長安擁有117家子公司、資產總額3087億元、從業人數約11萬人,主要經營業務涵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金融、摩托車等領域。
自成立以來,外界對新長安充滿着好奇。在新能源汽車年度滲透率即將突破50%的變革浪潮下,新長安需要在原長安汽車的基礎上,擔負起新時代建立的汽車央企獨有風貌,向“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的目標邁進。正如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所說,新長安要着力打造戰略先進、創新領先、治理高效、功能突出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並以綠色低碳智能產品激發新需求,助力構建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汽車強國建設。
第三家汽車央企怎麼造?
今日,朱華榮與往常接受採訪一樣,快步走進會議廳落座,但今日他的身份多了一重: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談起新長安的發展,這位浸潤汽車行業近40年的老將頗爲興奮:“有很多大集團提出要和新長安實施戰略性合作,一起整合資源、協同發展、降低成本等,有些集團我還不是很瞭解,不過這幾天一交流我發現,長安面臨的天地廣大,我看到了滿滿的機會。長安汽車過去所擁有的資源太少、太小,現在新集團成立後,突然發現,資源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
當新汽車央企立潮頭,豐富的汽車業內生態資源蜂擁而至。抓住新的資源開拓市場,成爲新長安突圍車市的一個重要方式。朱華榮告訴媒體,昨晚他與某ICT(信息通信技術)企業負責人交談至凌晨2、3點,對方仍激情不減。當更多的資源扣門,新長安仍堅定地選擇自主、合作雙線並舉。
在合作方面,新長安持續加強與Stellantis集團、福特、馬自達等全球整車企業的合作,強化與華爲、騰訊等ICT企業、消費電子企業的跨界合作,並從中打造大流量、大粉絲羣體的生態圈。
談到流量,朱華榮稱:“原來競爭的‘三力’是指‘產品力、營銷力、品牌力’,我最近突然發現,好像這個世界在發生變化,可能應該調整爲‘產品力、流量力、生態力’。這可能是傳統國外車企、新勢力車企都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他認爲,ICT企業、消費電子企業恰恰擁有上述“新三力”的豐富資源,可以進行合作。
當汽車生態發生變化,盈利的模式也隨之改變。朱華榮認爲,汽車產業整個生態的盈利模式,和原來靠整車單一的盈利模式,需要重新平衡和構建。"我個人判斷,如果沒有實現生態模式等維度的突破,企業很難在這一輪競爭、轉型等方面脫穎而出。"朱華榮稱,新的增長極在新服務,原來長安想靠賣點零件在後端市場取得更多的效益,可能現在也將面臨一個新的挑戰。
在自主層面,新長安將加速推進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持續打造阿維塔、深藍、長安三大品牌,以及辰致汽車零部件品牌,並培育智能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具身智能等新業態產品。朱華榮稱,根據預判,未來新汽車就是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因此新長安也將向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進軍。
對比而言,新長安的整車目標和原來長安汽車的整車目標大致上保持不變。比如,到2030年,新長安的產銷規模同樣是爭取奮鬥500萬輛,新能源銷量佔比超過60%,海外銷量佔比超過30%。未來5年,新長安將推出50餘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包括7款以上的30萬級別全球化大單品。未來10年,新長安將在新汽車領域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人規模的科技創新團隊。
不一樣的是,新長安將努力奮進全球汽車品牌前十位,且在新的能力體系有一系列變化,並對規模、效率、效益等提出新的要求。另外,新長安形成了包括整車、零部件、金融、摩托車、新興產業、海外等七大戰略業務和七大戰略舉措。
根據規劃,新長安2025年目標銷量是30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100萬輛。今年上半年,新長安整車銷量約135.5萬輛。爲實現目標,新長安提出“五抓”,即抓流量、抓新品、抓國際、抓創新、抓機制,也針對各子品牌發展提出了具體細化的產品規劃等。
另外,關於長安汽車各子品牌的發展,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譚本宏表示:“我們不會迴歸一個長安汽車,因爲三個子品牌從成立伊始,已在組織架構、製造、物流、採購等多維度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目前,三個子品牌各自的定位和目標客羣都很清晰,能對長安產生差異化影響和價值。”
爲何需要第三家汽車央企?
當前,汽車行業競爭激烈,“反內卷”號召打響,此時入局的新長安面臨廣闊市場的同時,也將直面競爭。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變革不斷加速之際,汽車國央企與部分市場競爭力較強的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差距。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上,張玉卓接受採訪時提到,就新能源汽車領域來說,幾家國有汽車企業的發展還不夠快,將對三大汽車央企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單獨考覈,並着重考覈技術、市場佔有率和未來的發展。
張玉卓表示:“我們注意到,汽車行業全世界都是這樣子,在燃油車還很有優勢的情況下,同一個集團推進新能源汽車一開始投入比較大,如果對這家集團考覈當期利潤,它就不太容易全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從國資政策來講,要激勵企業大膽創新,破除一些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障礙。”
基於此,成立國內第三家汽車央企是推動汽車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汽車行業變革發展勢在必行的策略。在朱華榮看來,此次兵裝集團分立、新長安的成立速度、效率極高。他稱:“6月4日領導找我談話,由我牽頭重組事宜,直到昨天新長安成立,中間耗時僅56天。這在整個央企中絕對是史無前例的,這其中涉及到人員分離、資產分離等。”
新長安成立後,轉型之路仍在繼續。譚本宏表示,這個轉型是在自主品牌200萬輛以上的高位進行的結構性調整。一萬輛的規模做調整很容易,但新長安不僅有三大新能源品牌,還有燃油車品牌,需要考慮推新的品牌、賦能新的技術等多個新工作。
展望未來,新長安要樹立“爭一流、當示範”理念,要始終心繫“國之大者”,把自身發展放在推動我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格局下來謀劃,要持續強化創新驅動,推進動力電池、汽車芯片、智能駕駛等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提供更多定位精準、性能卓越、市場青睞的產品,加快打造現代新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