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事故頻傳 衛福部出手!研擬修訂特管辦法強調將「加嚴管理」

醫美爭議事件頻傳,衛福部醫事司今證實,研擬修改「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強調將朝「加嚴管理」的方向修訂。本報資料照片

醫美診所屢傳意外事故,衛福部醫事司今天證實,將研擬修改「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並採取「加嚴管理」,現行已針對病人的危害風險,採分類分級管理醫美診所的執行項目,增加特定風險手術類別、提升執行人員的訓練時數等,另外,也不排除在克服技術瓶頸後,比照狼醫平臺,揭露醫師的懲戒紀錄。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美容醫學醫療爭議案件,在2024年「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施行前,2020至2023年醫療爭議調處總案件數依序爲591件、555件、613件和689件,美容醫學案件數則依序爲37件、43件、50件和45件;2024年後調解案件有838件,美容醫學相關則是43件。

目前「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已針對醫美採取分級管理,注射、光電與美容醫學手術各有規範,並針對執行削骨、抽脂、拉皮、隆乳等8類高風險手術,明訂專科醫師資格。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現行特管辦法已針對醫美診所執行的手術項目,手術資格等四部分逐一管理,但有鑑於醫美事故頻傳,已着手修訂特管辦法,並朝「從嚴管理」方向修訂;目前已明定8類高風險手術的執業人員資格,後續不排除再增加高風險手術的類別,如經患者要求全麻的電音波療程、縮胃手術等;而於醫美診所從業的人員,其訓練時數也研擬提高。

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仁雨表示,不少「直美」醫師僅透過廠商課程或師徒制學習,缺乏醫學中心的正規訓練,呼籲政府應將「美容醫學」納入次專科,建立訓練與考覈機制。劉玉菁迴應,醫美的管理需要「整套」調整,此次修訂特管法,會從從業人員的資格,再到診所醫院的責任,也都將逐一規範,後續完成特管法的修訂後,將會對外公佈。

而北市醫美診所施作「陰莖增大術」致死案,引發社會關注,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民衆現在只能在「醫事人員查詢系統」中,查詢醫師的專科科別與執業地點,如果醫師改名,甚至改姓,要從司法系統查詢過往的醫療刑事紀錄等,幾乎無從辨識其過往紀錄,衛福部應設置平臺,揭露醫師不良紀錄。

劉玉菁表示,目前沒有建立一個平臺公開曾有不良紀錄的醫師,即使是現行的「醫事人員性別事件資訊專區」,也會因各縣市懲戒公報分散、資料未整合,導致仍有技術瓶頸。未來若能克服,或許違規醫師的懲戒紀錄也可比照性平事件公開,朝向資訊透明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