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價率86%創新高!招商蛇口21.55億拿下深圳前海地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深圳報道

2025年7月14日,深圳前海桂灣片區一宗住宅用地完成出讓。這宗地塊建築面積2.56萬平方米,掛牌起始價11.58億元,是一宗微型地塊。由於區位條件較好,這宗地塊吸引了包括中鐵、保利置業、中建壹品、華髮、綠城、金茂、越秀、建發、中海、招商、華潤、天健+深業聯合體等在內的12家競爭者參與。

最終,這宗地塊經過158輪報價後,最終由招商蛇口以21.55億元的價格摘得,溢價率創下新高,爲86.1%,成交樓面價約8.4萬元/平方米,成交樓面價超過2015年拍出的寶安區尖崗山地塊,刷新了深圳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TOP1位置,成爲深圳新的單價“地王”。

中指研究院深圳分院高級分析師孫紅梅分析稱,這宗地塊採用“價高者得”原則確定競得人,無配建保障房及70/90戶型限制。地塊容積率小於3.1、建築限高80米,是前海近年出讓宅地中高度限制最低的一宗,預計將開發爲小高層,形成前海稀缺的低密改善型社區。區別於前海多數地塊的“雙限”政策,該地塊商品房售價不限,爲開發商預留了靈活定價空間。隨着前海國際樞紐中心等配套逐步落地,該地塊有望成爲區域標杆項目。

高溢價成交

以當前的成交樓面價測算,這宗地塊能夠保證競得房企有較高的安全邊際。據貝殼找房,這宗地塊地塊周邊有天健悅灣府和天健悅桂府等二手樓盤,天健悅灣府均價約爲12萬元/平米,天健悅桂府均價約爲11.5萬元/平米,業界普遍認爲,8.4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能夠給予一定的利潤空間。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稱,桂灣片區位於前海自貿區、深港合作區,區位規劃優勢、產業優勢突出。該區域已四年無宅地供應,當前僅前海時代尊府在售,新房稀缺,區域成熟,安全邊際高。

李宇嘉認爲,地塊體量小、總價低,符合開發商確定性業績導向的拿地取向,即快速開發和銷售、快速回款,快速落地業績,儘量減少市場波動對業績的影響。另外,地塊採用“交地即交證”模式,要求1年內開工、4年內竣工,出讓綜合條件對開發商也更加友好。

實際上,深圳今年的公開土地市場並不算火熱。中指研究院分析稱,2025年上半年深圳土拍市場呈現核心區域高熱、非核心區域平淡的分化特徵。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2025年上半年土地市場的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40.9%,但成交金額逆勢增加11.8%,主要原因是宅地成交量增加。今年上半年,深圳共計有3宗宅地成功出讓,合計成交金額爲62.71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宗實現翻倍增長。

這三宗地塊有兩宗出現了一定的溢價,說明房企對深圳市場仍然較爲樂觀。

今年1月16日,龍崗大運地塊成功出讓,這宗地塊共吸引8家房企報名,現場歷經246輪,最終被中海以30.65億元競得,溢價12.66億元;6月19日,龍華民治地塊在吸引8家房企報名,報價65輪後,最終深聯發集團以12.12億競得,溢價3.85億元。

進入7月,深圳土地市場交投活躍。7月7日下午,龍華民治一宗地塊出讓,經過108輪競價,中海地產以23.7億元成功競得地塊,摺合樓面地價約3.9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達40.74%。

雖然有火熱的景象,但這些地塊多數都是小型地塊。反觀另一面,今年上半年深圳還“下架”了一宗綜合體地塊。今年4月28日,深圳土地交易中心突發公告,原定於4月30日出讓的寶安中心區一宗地中止交易,宣告這宗起始價86.27億元、被譽爲“黃金商住綜合體”的明星地塊暫停入市。

一位深圳房企市場部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深圳近一年來土地市場出讓的地塊以成交單價來推算,對房企而言都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就算是現在周邊在售的樓盤價格賣得更低一些,房企也是可以賺錢的,不過目前深圳的土地市場還是以小型地塊供應爲主,大的地塊接洽的房企較少,說明房企多數還是採取審慎的態度。”

樓市仍在築底

從深圳當前的市場表現來看,深圳樓市處在冷靜期,供應量、庫存量均處在較低的位置。

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2025年上半年,新房住宅供應套數13877套,同比下滑28.6%,環比下滑32.9%;新房住宅供應面積139.8萬平,同比下滑29.1%,環比下滑37.4%,新房供應量處於近五年低位。

截至6月底,深圳新房住宅存量爲266.8萬平方米,根據過去一年平均成交量計算去化時間約爲7.63個月,處於近四年來低位。

成交方面,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公佈的數據,今年6月,深圳一手住宅網籤3275套,環比上升3.6%。其中,預售成交1898套,環比下滑7.6%;現房銷售成交1377套,環比增長24.3%。

現房銷售成交出現大幅度上漲,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由於此前期房在交付環節出現的局部讓購房者不滿意的現象,購房者當前對交付質量、交付時間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帶動現房銷售的增加;此外,由於前幾年房企拿地的成本與售價存在“剪刀差”,也帶來了庫存去化相對較慢,從而使得現房的數量增加也在客觀上導致現房銷售量增加。

一位深圳房企營銷部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所在項目於2023年拿地,目前仍在平銷階段。“這個項目從拿地到現在就沒有非常集中去化的時候,一般一個星期4到6套,去年新政後稍好一些,但也還剩下幾十套的貨量。”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預測,在去年9.26政策激勵下,深圳樓市潛在需求提前釋放,加上存量政策應出盡出,後續增量政策落地未超過預期,市場因此出現衝高回落。另外,今年3月份以後,不僅深圳市場熱度有所回落,還有一些城市也是如此,原因在於需求持續釋放後,市場會盤整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