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聚焦“刀尖向內”,尺度或超過《人民的名義》?

大象新聞記者 申子仲

“看了八集,還分不清正面和反派,看着誰都可疑。”

“敘事尺度夠大、夠真實。”

由傅東育、鄭世龍聯合執導,張譯、蔣欣等主演的檢察偵查題材電視劇《以法之名》,近日在央視八套黃金強檔及優酷視頻白夜劇場開播。

這部由主創團隊奔赴四省十幾個城市進行採風,採訪超百位檢察官,查閱大量卷宗,力求向觀衆全方位真實展現人民檢察官的日常生活與工作職能的懸疑劇,開播以來,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不少觀衆認爲這部反腐作品的尺度甚至超過2017年的熱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

“看着誰都可疑”

《以法之名》開播首日在央八黃金強檔僅播出兩集,收視率便迅速飆升,實時收視峰值一舉突破 1.9039%,在同時段全頻道中排名第一,平均收視率也超過了 1.5%,其在優酷視頻的預約人數更是突破 200 萬,開播當日還以超高播放量榮登優酷懸疑劇熱度榜及涉案劇熱度榜 TOP1、獨播劇熱度榜 TOP3,燈塔全網劇集熱度霸榜,微博劇集榜第一,微博娛樂榜第一,抖音劇集榜第一,貓眼劇集熱度總榜第一。

該劇採取了多線並行的敘事手法,以涉黑案庭審生亂引發上級檢察院成立指導組介入調查爲主線,劇情緊湊且充滿懸念,時間脈絡交代得相當清晰。首播的幾集中,一邊是萬氏集團涉黑案的庭審現場,被告律師張文菁突然高喊“萬海無罪”,引發庭審騷動;另一邊則是曾爲主審檢察官喬振興的離奇自殺案;而隨着一封匿名舉報信的出現,檢察機關成立指導組介入調查。這種多案交織、錯綜複雜的重重懸疑設置,極易帶觀衆“入坑”一探究竟。

在播到第六集時,有網友感嘆“還分不清正面和反派,看着誰都可疑”。播到第八集時,部分觀衆已經能從劇情細節中,模糊揣測司法系統的內鬼,但因劇情不斷反轉無法確定,不少網友在網上“互掐”。

有網友稱尺度或超過《人民的名義》

這部打着“最高檢影視中心”烙印的法治劇,取材於真實案件,涵蓋了刑偵、檢察、掃黑、反腐、懸疑等多種元素。集結了張譯、蔣欣、李光潔、王勁鬆、劉佳、張志堅、馮嘉怡等一衆實力派演員,新老戲骨同臺飆戲,讓觀衆大飽眼福。

而更爲吸引人的是新穎的題材。

據瞭解,《以法之名》是國內首部聚焦檢察機關“第十一監察部”的劇集,該部門在現實中是2018年設計的,專門進行司法系統內部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的偵查,即所謂“刀尖向內”。從最高檢到基層單位,該劇主創團隊奔赴四省十幾個城市進行採風,採訪超百位檢察官,查閱大量卷宗,力求向觀衆全方位真實展現人民檢察官的日常生活與工作職能。不少觀衆對劇中司法系統職場場景的還原度表示了認可,認爲敘事尺度夠大夠真實,遠遠超過2017年的熱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但也有網友認爲部分角色的刻畫過於僵硬或刻板,部分情節設置不合邏輯。

儘管口碑如上半年其他懸疑劇一樣出現了兩極分化,其能從衆多電視劇中脫穎而出,後續的收視表現和口碑發酵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