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衝上3500點!滬指創年內新高,機構押寶下半年燃起熱情

正如一衆機構預測,滬指今年首次站上3500點。

下半年開局,A股迎來強勢表現,上證指數持續震盪上行。7月9日早盤,上證指數重返3500點,創下年內新高。儘管午後一度跳水跌破3500點,但今年以來A股也是漲勢喜人,漲幅達到4.22%。

近年來,上證指數頻繁觸及3500點。其中,2024年,隨着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和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上證指數多次突破3500點,並於10月一度觸及3674.40點高峰。

展望今年下半年,機構觀點普遍較爲樂觀,並認爲市場風險偏好已有所擡升,A 股仍將穩步向上。

滬指重返3500點,傳媒板塊領漲

7月9日,上證指數一度重返3500點,A股午後震盪調整,深證成指翻綠,創業板指漲幅收窄至0.16%。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微跌0.13%,報3493.05點。

從行業來看,傳媒板塊領漲,鋒尚文化、中文在線、華媒控股、歡瑞世紀等個股漲停,百納千成、掌閱科技漲超6%;農林牧漁、商貿零售、食品飲料等板塊跟漲;從概念來看,大唐係指數漲超6%,有研係指數大漲4%,相比之下,此前上漲的中船系、稀土、GPU等概念跌幅靠前。

市場對A股漲勢早有預判。多家券商在中期策略中對下半年A股走勢持樂觀態度,認爲市場風險偏好已有所擡升,A股下半年仍將處於震盪中穩步向上的趨勢。

鵬揚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魏楓凌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上證指數創下今年以來新高,北證50和中證2000接近前高,全市場日成交量保持萬億元以上,體現出活躍度增長。平準基金託底加上低利率環境,A股估值水平上移存在確定性。

伴隨A股上漲,7月6日,中信證券發佈研報高呼,“市場已有一點2014年底的味道。”“市場目前缺的只剩一個點火的催化,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預期,或者科技產業新變化。”

中信證券指出,目前市場環境和氛圍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包括投資者在港股、小微盤和產業賽道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賺錢效應,新發產品開始溫和回暖;非金融板塊盈利預期趨近於底部,投資者耐心有所好轉,信心還有待恢復;反內卷和提振內需成爲政策目標的明牌,具體政策的出臺和思路調整隻是時間問題,“十五五”規劃可能展示新的政策路徑。

申萬宏源在最新的策略週報中也指出,關注基本面趨勢的投資者普遍相對謹慎,博弈這種預期的指數衝高也已出現。近期A股強勢提示市場更多關注長期積極因素,但也要承認,當下的基本面預期和賺錢效應累積還不是牛市級別。“2026-2027年是牛市的核心區間,2025年第四季度指數可能有效突破,2025年第三季度維持中樞偏高震盪市判斷。”

熱議A股下半年,市場關注三大主線

近年來,上證指數頻繁觸及3500點。2021年全年,上證指數多次圍繞3500點上下波動,並一度最高達到3731.69點。2022年和2023年,上證指數仍有幾次接近或短暫突破3500點;2024年,隨着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和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上證指數多次突破3500點,並於10月一度觸及3674.40點高峰。

對於今年下半年,魏楓凌表示,當前市場面臨的有利因素包括四大方面,一是重大事件,我國在科技、軍工等領域取得突破;二是經濟,今年國家財政補貼拉動消費效果立竿見影,國內企業爲了應對美國關稅,搶生產、搶出口也推動了短期經濟增長。三是資金,央行降準降息之後,市場各類理財產品的利率系統性地下降,投資股票的機會成本降低。四是政策,大基金三期成立體現科技自主可控力度不減,整治“內卷式競爭”則有望帶來新一輪供給側改革。

不過,魏楓凌也表示,市場也存在挑戰,其中,海外方面,美國關稅緩和存在不確定性,美聯儲今年首次降息時點可能推遲至9月。國內方面,房地產整體低迷,如果政策推動製造業、服務業反內卷減產,長期有利於改善頭部公司盈利,但可能在短期犧牲GDP。

展望下半年,南方基金宏觀策略部指出,短期保持耐心,中長期依然樂觀。短期來看,對增量政策保持耐心。今年3-4月關稅衝擊下,國內政策迅速轉向寬鬆,但目前觀察之下,二階段的財政貨幣政策節奏均相對平緩。政策節奏變化的核心原因在於中美關稅事件的邊際緩和且關稅暫緩期或有延期,在事件懸而未決之前國內政策工具或不會使用完畢。中長期來看,自4月政治局會議以來已經明確走向了財政貨幣雙寬來推動金融企穩、經濟復甦的路徑。過去半年通過貨幣寬鬆帶來的上半場金融再通脹已充分演繹,當下或處於向下半場實物再通脹的轉折點,後續基於中國政策極強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更大力度的刺激及創新型工具或正在路上。

“在財政政策進一步前置發力,貨幣政策降準降息支持下,全年仍有望保持整體平穩增長。”百嘉基金研究部負責人、權益投資部負責人黃藝明認爲,當前,以滬深300、中證A500爲代表的藍籌股息率仍具備中長期投資吸引力,中央匯金公司、社保、養老、保險等耐心資本加大權益市場投資,助力股票市場中長期穩健發展。上半年,香港IPO募資領跑全球,外資基石投資者加大對華投資,顯示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信心。下一階段,將動態優化組合,堅定圍繞在科技創新、提振消費政策支持引領下產業景氣上行方向配置。

中信證券也表示,從配置角度來看,中報季維持三條思路,一是具備超強產業趨勢特徵的行業,關注AI和創新藥;二是業績和估值匹配驅動的行業,關注通信和電子中的北美算力鏈、有色和遊戲;三是帶有一定主題和持倉博弈性質的行業,關乎軍工和反內卷相關的新能源。整體而言,有色、AI硬件、創新藥、遊戲和軍工的輪動可能還是中報季的主旋律。

太平洋證券認爲,指數企穩後,個股可積極參與,主線有三:一是政策上反內卷逐步進入落實階段,相關板塊如光伏、生豬、玻璃等皆走出底部的跡象明顯,目前板塊仍處於歷史低位,可積極參與。二是產業方面有重大轉折的板塊,如固態電池、創新藥等。三是高股息板塊,其中煤炭板塊受益於反內卷,而在沒有全球衰退背景下油價較難跌破40美元,也爲能源類高股息提供足夠的支撐,銀行保險等類債券板塊受益於保險資金、公募基金業績目標改變的資金流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