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盤中創近十年新高!成交量創年內新高!市場情緒大幅走高 機構上看至4000點
中經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8月18日,A股交投持續活躍,核心指數再度攀升。其中,滬指盤中最高達到3745.84點,創近十年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0.85%,報收3728.03點;深證成指漲1.73%,報收11835.57點;創業板指漲2.84%,報收2606.2點。同時,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28096億元,創年內新高。主題板塊上,AI(人工智能)主線、傳媒、軍工、券商、醫藥等板塊成交活躍。
多位受訪機構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正持續回暖,市場信心大幅提振,後續市場有望延續“慢牛”格局,形成正向循環。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提出,在滬指突破此前的高位後,後市有望進一步上探4000點。
基本面、資金面持續改善疊加情緒回暖
雖然經歷了5月的調整,但整體看,A股熱度不減。進入下半年,市場穩健向上,滬指接連突破多個重要技術關口,不僅在近日站上3700點,並在8月18日盤中突破近十年的最高點,創下3745.84點的十年新高。
對此,多位機構人士表示,當前基本面正持續修復,中長期資金和槓桿資金穩步流入,市場信心大幅回暖,多方合力推動了此輪行情表現。
具體來看,一位私募人士分析認爲:“基本面上,經濟和企業盈利都在持續修復,例如7月出口增速繼續超預期回升,半年報數據陸續披露,企業盈利增速正在回升。資金面上,宏觀流動性目前仍維持相對寬鬆。微觀上,險資、公募等中長期資金正在穩步流入A股,兩融餘額也在攀升。在基本面和資金面的共振之下,市場情緒大幅回暖,投資者正在重拾信心。”
楊德龍進一步表示,資金面,居民儲蓄在過去幾年大幅增長,並且居民儲蓄正在尋找更好的投資渠道來提高收益率。樓市持續調整使得大量居民儲蓄從樓市轉移到資本市場。並且,外資持續流入,爲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相較2015年“快牛”行情的資金面構成,這些資金更加健康。
回顧4月初以來的行情表現,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認爲,市場行情大致分爲兩段,上半場以機構資金進場爲主,6月份以後兩融資金快速入場,盤面上呈現以銀行等高股息方向和小微盤股方向兩個特徵,此後隨着行情不斷的深化演繹,市場共識不斷增強,進而又帶動了人氣的快速上升。
除了基本面、資金面之外,楊德龍分析:“政策面正大力支持經濟復甦和資本市場走強。其中,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住樓市、股市持續活躍,近期又強調提高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持續鞏固良好勢頭。這些政策極大地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
具體到成長板塊的持續火爆行情,博時基金相關人士指出:“當前,美俄元首會晤推進安全談判,疊加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升至九成以上,推動全球資金轉向新興市場及成長板塊。增量資金持續入場成爲此輪行情的間接助力。其中,銀行理財等資金出現轉向股市跡象,兩融餘額、兩市成交額均重返2萬億量級,融資買入佔比也觸達10.5%,槓桿資金對科技、券商等高彈性板塊形成較強支撐。政策託底與新動能顯現增強市場信心,AI算力、科技自主可控等主線業績兌現預期強化,與流動性寬鬆環境形成正向循環。”
中長期看好市場中樞擡升
展望後市,博時基金相關人士指出,當前,資金面與政策的協同有望對市場形成支撐。其中,居民資產再配置趨勢未改,貨幣政策短期雖暫無增量工具,但再貸款等定向支持對消費、科技領域形成精準滴灌。在市場風險偏好擡升、微觀增量流動性充裕與資本市場的積極定調呵護下,中長期看好市場中樞擡升,但短期需警惕波動放大的可能性。不過,他強調:“當前,結構機遇或大於系統性風險。”
“隨着市場穩步上揚,逐級擡升,這種慢牛行情有利於提高居民財富,提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楊德龍指出,這輪行情正在從局部牛市轉向全面牛市,賺錢效應更加明顯。從時間來看,這輪牛市有望持續兩三年以上。楊德龍建議投資者要堅定信心,保持耐心,通過價值投資理念配置優質股票或基金。
此外,也有機構人士提示投資者要避免追漲殺跌,以防“牛市虧錢”。
夏風光提示,首先,時點上,9月是一個關鍵時期,投資者可關注美聯儲政策變化,若美聯儲開啓50個基點的降息,美元外流新興市場速度將會加快。我國貨幣政策也可能打開更大的空間。而這將對後續行情變化帶來影響。其次,投資者可注意情緒變化,若存在情緒快速推高,那麼也可能會出現震盪幅度加大的情況。“一般而言,當連續逼空走勢出現以後,可能會出現短期頂部。投資者要避免追漲殺跌,要有更大的耐心收穫企業發展、估值提升的紅利,以冷靜的心態持有有價值的標的。”
在具體板塊選擇上,博時基金相關人士表示,科技自主與“反內卷”優化行業仍是值得關注的雙主線,同時,可關注中報業績高景氣方向,捕捉市場“輪動補漲”機會。
楊德龍指出,在經濟轉型背景下,金融、科技、消費這三大領域未來或持續增長。金融方面,銀行吸引追求低估值、高分紅的資金,券商作爲行情風向標,表現強勁。科技方面,人形機器人、算力算法、芯片半導體等板塊表現活躍,創新藥代表生物醫藥的高科技方向,三季度有望繼續增長。
“消費方面,儘管今年表現相對低迷,但品牌消費品具有品牌價值和盈利能力,三季度有望吸引資金佈局,出現估值修復。”楊德龍說。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