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阻抗本身就會致癌」 醫:泡芙人也會中招
醫師指出,胰島素阻抗本身就會致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就算血糖正常,也別掉以輕心,胰島素阻抗本身就會致癌。醫師李思賢指出,即使體重與血糖在正常範圍的泡芙人,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過高仍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患有胰島素阻抗或相關代謝問題的人,罹患乳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肝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會增高,日常應培養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纔能有效預防胰島素阻抗和相關癌症。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粉專指出,胰島素阻抗指的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弱,導致血糖需要更高濃度的胰島素才能被控制。這種狀態常見於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會出現胰島素作用低下,並伴隨代償性的高胰島素血癥。
李思賢表示,雖然胰島素阻抗常伴隨肥胖與高血糖,但統計資料顯示,即使體重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高胰島素血癥本身仍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從細胞機轉層面來看,胰島素本質上也是一種生長促進因子,能活化PI3K/Akt/mTOR和RAS/MAPK許多生長訊號,這些路徑正是多數癌細胞增殖與避免死亡所依賴的關鍵分子。
李思賢指出,患有胰島素阻抗或相關代謝問題的人,罹患癌症的相對風險增高,尤其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和攝護腺癌,也和肝癌、子宮內膜癌等肥胖相關癌症有關。數據指出,代謝症候羣會讓大腸癌風險增加約25%、將近80%的胰臟癌患者在診斷時合併有第二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受不良。
李思賢說,代謝症候羣背後的原因正是胰島素阻抗,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肝癌風險會增加約43%、胰臟癌增加58%、膀胱癌和大腸癌風險也明顯上升,癌症死亡率也較高。此外,高胰島素水平也容易導致肥胖症,導致體內長期發炎,害DNA損傷,進一步提高癌變的機率,沒有肥胖症也不代表沒有問題,因爲臺灣人的泡芙人體質盛行。
李思賢表示,降低胰島素阻抗有助於減少癌症風險,可以透過良好的飲食與生活方式介入,提高抗癌力,他認爲原型食物的低糖、生酮飲食和定期安排斷食的時段,能夠顯著降低胰島素水平、改善胰島素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