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詐團吸收 女性洗錢犯大增
國內女性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增幅高於男性,其中又以洗錢、詐欺成爲最主要犯罪核心。圖爲桃園女子監獄收容人。(本報資料照片)
法務部統計,近5年女性犯罪人口逐年增加,檢察官共起訴女性被告21萬多人,罪名以《洗錢防制法》最多,其次爲《刑法》詐欺罪,因涉犯洗錢入監的女性多達2108人。違反洗錢防制法自2022年起已竄升爲女性被起訴的第1大罪名,且人數大幅增加。打詐官警分析,這與女性較易被詐團吸收有關,有些甚至從被害人轉變成共犯還不自知。
法務部統計,近5年起訴女性被告21萬991人,前5大罪名依序爲洗錢3萬8800人、詐欺3萬2488人、傷害3萬1412人、竊盜2萬6088人及公共危險1萬7129人。其中詐欺、傷害及竊盜呈增加趨勢,洗錢防制法則大幅增長。
警大教授許福生表示,女性犯罪已非邊緣議題,政府除強化詐欺與洗錢預防機制,相關單位應針對弱勢女性建立多層次防護網。許福生指出,許多女性因經濟困境、家庭壓力或人際網絡關係,較易被詐團吸收,凸顯女性犯罪的結構性與脆弱性特質。
打詐官警表示,還有許多女性被害人遇到假交友詐騙,對方要求提供帳戶或幫忙提款、面交,被愛衝昏頭的被害人傻傻照做,直到警方上門還不知已成爲洗錢及詐欺共犯;在女性違反洗錢案中,約9成4同時涉詐欺罪,另65歲以上擔任假交友詐騙車手的比例最高。
真理大學法律教授吳景欽也指出,洗防法處罰對象主要爲人頭帳戶,司法常認爲提供人頭帳戶可預見會被作爲詐騙使用,因而起訴或判刑,但人頭帳戶除可能是加害人、幫助犯外,也有可能是被害人。
許福生表示,應建立針對女性的犯防宣導與識詐教育,降低被詐團吸收風險,同時監管防堵人頭帳戶。此外,強化就業輔導與社會安全網,降低女性因經濟壓力而涉入財產犯罪的可能,並推動女性專屬的犯罪介入與輔導。
許福生建議,可結合大數據與AI建立女性犯罪預警模型,分析高風險羣體,犯罪統計納入性別分析,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犯防政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