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和MIT學生因AI學術造假被停課、開除,高校“AI作弊”愈演愈烈

圖源:Unsplash

近日,據立陶宛廣播電視臺報道,位於立陶宛首都的維爾紐斯大學去年開除了10名違反人工智能使用規則的學生。這是因濫用AI較爲嚴重的後果。

隨着AI在高校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維爾紐斯大學這10名學生的經歷並非個例。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明尼蘇達大學,都出現了這類情況,輕則暫停課程,重則開除。“AI味兒”論文正成爲高校學術治理的新課題。

維爾紐斯大學並未透露這10名學生被開除的細節。維爾紐斯大學副校長瓦爾達斯·賈斯克納斯(Valdas Jaskūnas)說:“過去一年,約10名學生因在作業(如期末論文)中不當使用AI而被開除。不當使用AI意味着未披露AI的使用情況。”Vilnius Tech稱,學生最常用AI來完成書面作業和查找參考資料。

耶魯大學的案件更是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

今年2月,一名化名爲John Doe在耶魯大學就讀EMBA的學生向耶魯大學、三名教授及兩名院長提起訴訟。起因是2024年6月的考試中回答問題時,答案異常冗長且格式複雜,並使用了近乎完美的標點符號和語法。根據訴訟文件,考試是開卷的,但不能使用網絡。該名教師通過ChatGPTzero檢測部分答案,以幫助確認該生確實使用了AI工具。最終,這名學生的“資金來源和管理”這門課被判定爲不及格,並被停課一年。

今年1月,因使用AI進行學術造假,一名中國留學生被麻省理工學院退學的事件被曝出。涉事學生嚴同學發文迴應此事,她表示,2023年自己在一門課程作業中使用了ChatGPT對數據進行了修改,使得最終結果呈現與原始數據不符。導師發現後,要求她停止兩篇已接受但未發表論文的提交,並最終導致她被開除。

去年11月,明尼蘇達大學開除了一名博士三年級的中國留學生,原因是他在考試中使用了生成式AI。他或成爲該校首位因AI問題被開除的學生。

根據明尼蘇達大學提供的文件,四位教授懷疑他在考試中的某個部分使用了AI。這些教授指出,他在答題時使用了考前閱讀材料中未出現的縮略詞,某篇論文回答中包含了一些疑似ChatGPT生成的內容。

隨後,該生起訴學校,稱自己被錯誤指控違反了學術誠信規定。他表示,作爲非英語母語者,他曾使用ChatGPT等AI工具檢查語法,但在預備考試時未使用AI。

在聽證會上,教授們將考試題目輸入ChatGPT,並將其回答與楊的答案進行對比,隨後分享了比對結果。“我發現兩者之間的相似性極高,幾乎不可能是巧合。”彼得·赫克費爾特(Peter Huckfeldt)教授寫道。

在國內,大學生對AI工具的依賴程度也在加深。據第三方機構“麥可思”對3000多名高校師生的問卷結果顯示,近六成高校師生每天或者每週多次使用生成式AI。而大學生在使用生成式AI時,有近三成主要用於寫論文或作業。

據央視新聞報道,某高校大一年級英語作業羣裡的一份通告顯示,老師將利用AI工具直接生成的作文全部判了零分。

針對這種情況,多所高校發佈了AI使用規範,包括3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發佈的AI使用規範、去年11月底復旦大學發佈的《復旦大學關於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去年6月華東師範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聯合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學生使用指南》、天津科技大學規定論文智能生成比例不超40%。

據瞭解,目前,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湖北大學、福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都在試行或出臺相關規定或辦法,對學生藉助AI進行論文寫作的行爲進行規範。

然而,追蹤AI使用並非易事。維爾紐斯大學的報道中稱,剽竊檢測工具不可靠,所以往往是經驗豐富的教師發現AI誤用的現象。耶魯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教師都用ChatGPT來檢測AI使用情況。一些教師也會用第三方AI檢測工具,如Turnitin。

《央視新聞》報道,在北京郵電大學,從事多模態大數據處理和理解技術的鄂海紅教授團隊,正在進行科研誠信檢測服務的研發,尤其是對科學實驗中運用AI工具進行圖像造假等行爲進行反識別。

英國《衛報》指出,倫敦大學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的工作人員決定改變考覈方式。過去,學生可以選擇上交一篇論文以供考覈,但現在必須參加書面考試。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也選擇恢復線下紙筆考試,並計劃採用現場口試。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黃亞婷向《央視新聞》表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其實我們還是要去優化改革我們的評價機制。AI會取代什麼?會取代重複性的標準性的東西。那麼我們的考覈評價就應該更多地去看重我們高階能力,能力本位的素養導向的過程性的評價。比如說你老師佈置作業,你要佈置的是一種不容易被AI取代的,是你要跟AI一起合作來完成的。

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副校長科琳·比利茨(Colleen Bielitz)說,對教育工作者來說,AI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雖然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接受一個現實,即他們正在幫助學生做好準備,迎接在職場中融入生成式語言模型和其他形式的新興AI的未來,但這也給學術誠信和嚴謹帶來了新的挑戰。

“我認爲沒有人真正瞭解AI的使用範圍有多廣,有沒有使用,使用的比例是多少。”她說。“隨着AI工具變得越來越複雜,我覺得AI作弊可能也會變得更加複雜。”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2、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