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喬布斯噩夢成真

來源:商業週刊

已故的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雖然算不上“文人墨客”,但十分鐘愛發送言辭犀利的郵件。這位蘋果公司(Apple Inc.)聯合創始人2005年發給時任Adobe Inc.首席執行官布魯斯·奇岑(Bruce Chizen)的郵件堪稱經典:

這封郵件,連同其他多封,都作爲證據,出現在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8家硅谷公司與數萬名科技員工之間那場精彩的法律糾紛中。員工們指控,老闆們相互勾結壓低了他們的收入。涉事公司包括蘋果、Adobe、谷歌(Google)、英特爾(Intel)、財捷(Intuit)、eBay、皮克斯(Pixar)和盧卡斯影業(Lucasfilm),它們最終被迫支付近5億美元和解金。

憑藉直言不諱的郵件,喬布斯成了這樁硅谷史上最鐵證如山的壟斷案的核心人物。2007年,他將谷歌招聘團隊發出的挖人郵件轉發給當時的谷歌總裁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並寫道:“貴司的招聘部門若能停止此類做法,我會很欣慰。”那名招聘人員隨即被解僱。

在另一則事件中,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對同事透露,喬布斯“怒氣衝衝”打來電話,威脅若谷歌繼續挖角蘋果瀏覽器團隊的人才,就向谷歌“宣戰”。布林隨後指示:暫停一切對蘋果員工的邀約,除非他們獲得蘋果許可。

“他們確實在勾結,這毫無疑問,”經濟學家奧利·阿申費爾特(Orley Ashenfelter)回憶道,他曾在其中一起民事案件中出庭作證。這場法律風波“給各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上了一課,讓他們明白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問題是:這教訓能維持多久?”

如今,當年部分涉事企業陷入了人工智能人才大戰,我們也終於理解了喬布斯當年的恐懼:這是場毫無底線的廝殺,員工手握所有籌碼,企業高管無計可施。頂尖工程師的地位,堪比體育界的王牌投手或明星四分衛。例如,《連線》(Wired)援引內部消息稱,Meta Platforms Inc.正以“薪酬方案四年最高3億美元”的條件挖人(Meta對這一表述提出異議 )。

無論具體薪酬多高,如此激進的挖角行動,都讓不少企業領導層焦頭爛額。“我現在有種五爪撓心的感覺,就像被人闖入家門、偷走了貴重物品。”OpenAI首席研究官陳信翰(Mark Chen)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寫道(《連線》獲得了該備忘錄)。

或許鮮少有人會同情那些高高在上的企業領袖,但這股風潮也在悄然侵蝕普通員工的士氣。正如阿申費爾特所言,這些天文數字般的薪酬方案徹底顛覆了企業內部的薪資平衡,使原本脆弱的公平假象蕩然無存。風投公司Menlo Ventures的AI投資人迪迪·達斯(Deedy Das)向《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透露,基層員工中瀰漫着“憤懣、妒忌與無力感交織的複雜情緒”。

然而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雖然同樣野心勃勃,卻比當年的喬布斯更清醒,他深知通過暗箱操作阻止人才外流早已行不通。一方面,科技巨頭之間的敵意與日俱增;更重要的是,頂尖AI工程師不再只有大廠這一條出路。“與過去不同,”科技獵頭公司Harrison Clarke首席執行官菲拉斯·索贊(Firas Sozan)指出,“如今開發產品不再需要龐大的工程師團隊。扎克伯格之所以如此不惜血本,部分原因在於,頂尖人才隨時可能拿着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或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的投資意向書自立門戶。”

這場人才爭奪戰的終極解法,或許是科技公司重拾“使命高於薪酬”的理念,讓員工相信他們從事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超越薪酬數字的偉大事業。索贊坦言:“人們選擇公司的動機正在從薪資待遇轉向事業本身?百分之百是這樣。”

OpenAI的留人策略是向員工灌輸“通用人工智能是公司唯一真正目標”的理念,強調每項工作都服務於這個宏大使命;相比之下,Meta的AI工程師還得費心琢磨如何用算法給爺爺奶奶們推送更多劣質短視頻。“有使命感的‘傳教士’,終會打敗只爲錢的‘僱傭兵’。”奧爾特曼在內部備忘錄中如是寫道。

OpenAI聯合創始人伊利亞·蘇茨克沃(Ilya Sutskever)離職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安全超級智能”(Safe Superintelligence),他向員工保證,儘管有傳言說Meta想收購整個團隊,但他不會考慮出售公司。“我們有算力,有團隊,有明確的方向,”他寫道,“我們將共同構建安全的超級智能。”儘管如此,他的首席執行官丹尼爾·格羅斯(Daniel Gross)似乎沒逃過Meta的魔爪。

在後疫情時代的裁員潮中(AI領域之外的企業至今仍在裁員),“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口號一度失寵。但如今,這套說辭很可能改頭換面重現江湖。AI企業已無法效仿喬布斯當年的威逼手段來阻止員工追尋更好的發展機會。擺在企業領袖面前的唯一出路,是讓員工相信:他們的人工智能工作,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至於員工買不買賬,就另當別論了。編輯/陳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