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投信解析關稅稅率20%:臺灣並未吃虧 AI供應鏈地位中長期仍穩固
AI伺服器示意圖。圖/ingimage
美東夏令時間(EDT)7 月31 日晚上7:30,白宮宣佈對一籃子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臺灣稅率爲20%,截至目前尚無其他細節公佈。野村投信臺股投資團隊對於20%稅率抱持中性立場。AI供應鏈需求仍強勁,市場持續以AI爲主軸,加上近兩週爲超級財報周,AI與手機出貨展望爲關注焦點,美國概念股有望降低關稅衝擊,短線股價因關稅政策而震盪回檔,反倒提供長線投資人佈局良機,AI族羣依舊可逢低佈局。
野村投信分析表示,雖然20%的關稅低於2025年4月初宣佈的32%,但相較於韓國與日本僅15%的稅率,市場可能略爲負面解讀。值得注意的是,韓日兩國的汽車產業在其經濟中佔比更高,且美國爲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在談判中可能以更高成本換取較低稅率。臺灣的製造產能則多設於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大陸的互惠關稅範圍爲37.5%至55%,但消費性電子產品爲20%;而臺灣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投資地區關稅多在19%至20%,臺灣目前處於相對公平的位置。
野村臺股投資團隊指出,由於這次稅率結果低於2025 年4 月2日宣佈的32%,然而鄰近臺灣的兩大出口經濟體—韓國及日本的新對等關稅稅率皆爲15%,故市場可能略爲負面看待我方拿到的新稅率數字。但值得注意的是,日、韓在意重點產業與臺灣不同,因美國是日、韓汽車產業的主要出口市場,對經濟的貢獻度極高,故談判時應考慮此因素,爲了拿到較低的互惠關稅稅率可能會導致更高的成本。
野村投信認爲臺灣並未吃虧,且臺灣的產能主要分佈在海外,例如中國大陸和東協。中國大陸的對等關稅落在37.5%~55%,但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爲20%;臺灣廠商有設廠投資的東協國家,對等關稅大多落在20%左右,包括越南20%、泰國19%、馬來西亞19%、印尼19%。爲如果純粹僅考慮關稅水準,臺灣拿到的關稅其實已算是合理,而且可能不需要再進一步擴大於海外設廠投資的金額。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鬱如分析表示,從AI 伺服器產業的角度來看,美國客戶從臺灣進口的零組件和產品成本可能會上漲20%, 但儘管如此,這仍然低於在美國本土的製造成本。此外,一些臺灣企業已經開始增加在美國和墨西哥的投資,以規避關稅成本,預計這一趨勢將會長期持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就中長期角度,全球對AI伺服器的需求仍舊非常強勁,基本面因素會使臺灣在AI供應鏈中的地位穩若泰山,並不會因對等關稅而改變。
即便短期內市場情緒可能受到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高效能運算(HPC)和AI 相關產業受到的影響確實不大,任何因對等關稅所導致的整理或回檔皆是加碼臺股的正確時機。然而,會建議對某些產品(例如消費性電子產品)保持審慎態度,因爲今年上半年需求已提前拉貨,此結果可能導致2025下半年相關業者庫存水準上升。下半年的看好族羣仍爲相對較不易受對等關稅影響,且產業需求強勁的AI供應鏈標的,若市場此刻回檔,將是加碼佈局的良機。
臺灣等關稅稅率揭曉,市場不確定性因素消除,臺灣加權指數狹幅震盪,AI將成爲佈局成長股的主旋律。回顧2014年臺積電爲Apple的iPhone6打造A8晶片開始領先,創造Apple及臺積電股價的十倍成長。川普重塑全球貿易,AI時代,更加深輝達(NVIDIA)與臺灣AI合作,臺股後市成長空間大。野村投信全球整合投資方案部主管暨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 (00980A)經理人遊景德分析表示,今年以來股市波動不斷,融資水位銳減逾千億元后遲遲未見明顯回補,尤其第3季以來加權指數出現高檔震盪,過去「無腦存被動式ETF」的買盤動能驚見趨緩,反觀主動式ETF則受到資金青睞,第3季以來截至7月底,臺股主動式ETF 規模增加98.2億、增幅高達109.2%,相較之下,規模已達逾新臺幣3兆的被動式ETF(含一般/槓桿/反向)同期只增加104.8億,增幅0.32%,無論就增加的絕對金額或幅度來說,主動式ETF後市成長的爆發潛力均不容小覷。
不同於被動追蹤指數的ETF,主動式ETF可由基金經理人靈活選股、調整持股比例,爭取超額報酬,預期關稅對於獲利仍有侵蝕,在多空因素皆有影響下,接下來將爲選股不選市表現,建議投資人可考慮使用主動式ETF來因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