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光!高盛上調“光模塊雙巨頭”中際旭創和新易盛目標價,“暴漲後估值依然合理”

高盛對中際旭創和新易盛這兩大光模塊行業的龍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樂觀。

8月26日,高盛調研報告認爲,即使新易盛和中際旭創的股價近期大幅上漲,但兩者估值依然合理。

高盛按最新股價計算,新易盛和中際旭創的2026年預期市盈率(P/E)分別爲19倍和23倍,與兩家公司自2021年以來的歷史平均水平(19倍/22倍)基本一致。

此外,基於三大驅動因素,高盛大幅上調中際旭創和新易盛目標價:

基於以上判斷,高盛將中際旭創和新易盛2025-2027年的每股收益(EPS)預期上調了3%至38%,並將中際旭創的12個月目標價上調至人民幣392元,新易盛目標價上調至人民幣398元。

供應緊缺成就競爭優勢

目前行業正面臨上游組件(如200G EML激光器)和光模塊自身產能的緊張局面。

報告指出,中際旭創和Fabrinet均是1.6T收發器的首批供應商,但Fabrinet主要供應基於EML的產品,而中際旭創主要依賴硅光技術、不依賴EML。

因此上游組件200G EML激光器的短缺可能限制Fabrinet的1.6T出貨增長,這將進一步鞏固中際旭創的市場地位。

此外,中際旭創在1.6T產品上已領先競爭對手Coherent(COHR)一個季度實現放量。在需求強勁的背景下,擁有充足產能和技術優勢的供應商將顯著受益。

數據顯示,中際旭創在泰國擁有7000-8000名員工,新易盛也擁有超過5000名員工,均領先於主要競爭對手Coherent的馬來西亞工廠3000+員工規模。

關稅政策明朗,年均價格下跌趨緩

此前市場一直擔憂,這兩家對美銷售敞口巨大的公司會因貿易摩擦而失去市場份額。

但最新的美國關稅政策明確,從泰國或馬來西亞(兩家公司的主要海外生產基地)出貨則可豁免。

由於關稅成本通常由客戶承擔,這一政策使得兩家公司的海外產能極具競爭力,市場份額丟失的風險因此降低。

高盛此前預測行業年均價格(ASP)每年將下降20%,但現在修正爲在2025-2027年期間每年僅下降15%。這主要得益於兩方面:

如果未來所有關稅不確定性全部移除,鑑於強勁的需求,高盛甚至預計ASP年降幅可能僅爲10%。價格韌性將直接轉化爲更高的收入和利潤率。

基於此,高盛對中際旭創2025-2027年的出貨量預期最高上調了36%,並上調了兩家公司的ASP預期。

增長的可持續性:遠不止短期利好

針對市場對行業週期性的擔憂,高盛給出了一個強有力的長期增長邏輯:光模塊在AI基礎設施中的價值佔比正在持續提升。

高盛的分析顯示,光模塊與GPU的“綁定率”正不斷攀升。以每美元GPU支出所需配套的光模塊支出計算:

這一持續增長的趨勢,疊加從800G到1.6T,再到未來3.2T的產品升級週期,將爲中際旭創和新易盛的收入增長提供強勁且可持續的支撐,有效對衝了市場擔心的行業週期性風險。

“依然不貴”:暴漲後的估值合理性分析

儘管股價大幅上漲,高盛認爲兩家公司的估值仍未充分反映其增長潛力。

高盛以當前股價計算,新易盛和中際旭創的2026年預期市盈率(P/E)分別爲19倍和23倍,2027年預期P/E分別爲15倍和18倍。

這與兩家公司自2021年以來的歷史平均水平(19倍/22倍)基本一致,高盛認爲這一估值“依然不貴”。

爲了驗證其目標價的合理性,高盛進行了一項長期盈利預測。

模型顯示,考慮到3.2T產品升級和CPO技術的潛在影響,兩家公司的淨利潤預計將在2029年達到頂峰,其中中際旭創峰值利潤約400億人民幣,新易盛約360億人民幣。

高盛以14倍的市盈率(低於歷史平均一個標準差的保守水平)計算其2029年峰值盈利,並以9.3%的股權成本折現回2026年,得出的理論股價(中際旭創388元,新易盛392元)與其新目標價(392元,398元)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