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諾貝爾獎章贈中大 勉香港學子科技興國
楊振寧2011年3月出席香港浸會大學的創意論壇,與師生分享創意心得。(中通社資料照片)
著名物理學家、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0月18日逝世,享年103歲。與香港結緣一甲子(60年)的楊振寧,曾在1997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其後更將諾貝爾獎章等捐贈給中大。楊振寧在個人文集《曙光集》中曾寫到自己見證香港迴歸:「1997年7月1日清晨零時,我有幸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加了迴歸盛典。」
大公報報導,楊振寧與中大結緣半個世紀,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1964年應中文大學邀請到香港大會堂演講,吸引大批公衆到場,當時報導提到「2萬聽衆僅1成能入座」。80年代起的十多年內,楊振寧每年有近三個月的時間在中大工作,歷任榮譽教授、博文講座教授等職。
他對香港科技發展寄予厚望,鼓勵年輕學子爲「科技興國」作出貢獻,他那「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家國情懷,和「寧拙毋巧,寧樸毋華」的治學格言,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香港科研人員。
中大18日發文敬悼楊振寧。校長盧煜明表示,「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位科學巨人,更是一位和中大有深厚淵源的良師」。
楊振寧於1997年獲中大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背後藏着一個故事。中大很早就提出授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楊振寧婉拒,因不願行英國禮節──向英籍校監鞠躬。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中大校監改由中國學者擔任;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的楊振寧,這時纔回到香港的學位頒授典禮。
楊振寧在1999年做出重要決定,表示2001從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退休後,就把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許多獎章、文章、書信、手稿捐贈予中大,中大於2002年設立楊振寧學術資料館收藏這些珍品。中大已將館內藏品數碼化開放予公衆瀏覽。
18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楊振寧銅像前,不少中大的學生、教職員及校友專程前來獻花致敬。有學生表示,楊老的愛國情懷是所有青年學生的榜樣。香港科學界沉痛哀悼,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都發文悼念,形容楊振寧教授辭世,對於全球學術界是無可估量的損失。「他爲科學與人類進步作出的不朽貢獻,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另據香港01報導,香港大學2023年亦向楊振寧頒授名譽科學博士學位,以表揚其在學術界及全球的重大貢獻。楊振寜提到與港大有深厚關係,曾經在港大的書院做事,又跟歷代的校長都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