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的學術夢 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 23年後「狂言」成真

楊振寧的學術夢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圖爲1935年攝於清華園西院11號楊家院。遠在柏林念子心切的楊武之在照片背後寫下:振寧似有異稟,吾欲字其伯瓌。(北京清華大學官微)

楊振寧的學術夢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圖爲楊振寧在西南聯大履歷表。(北京清華大學官微)

楊振寧的學術夢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圖爲楊振寧與泰勒。(CCTV國家記憶)

楊振寧的學術夢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圖爲1957年,中國物理學家李政道(左)、楊振寧(中)接受諾貝爾物理學獎。(大陸環球時報)

楊振寧的學術夢12歲立志拿諾貝爾獎。圖爲2004年9月13日,82歲楊振寧在北京清華大學第六教學大樓爲100多位大一新生講授《普通物理》。(北京清華大學官微)

中新社微信公衆號18日報導,中國首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回望1929年,楊振寧父親楊武之被聘爲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楊振寧便隨父母北上,搬進了清華園。

12歲時,楊振寧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名爲《神秘的宇宙》的書,他被書中所講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對父母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23年後,一句童真「狂言」成爲現實。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南遷到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此時,楊振寧也跟着父母遷到了昆明。

在父親鼓勵支持下,高二時,楊振寧以同等學力考取了西南聯合大學,這一年,他只有16歲。著名翻譯學家許淵衝說,楊振寧是西南聯大成績最好的學生。英文考試楊振寧考第一,得80分;許淵衝考第二,得79分。此外,楊振寧物理考100分,微積分能得99分。

1944年,楊振寧以88.28的優秀成績取得清華大學物理系碩士學位。此時,楊振寧也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爲第六屆留美公費生。這一年,楊振寧22歲。

1945年8月28日,楊振寧遠赴美國求學,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芝加哥大學,楊振寧一開始想做實驗,因爲他覺得實驗技能對他將來回國後更有用。然而楊振寧逐漸發覺,儘管自己懂得許多物理知識,但似乎在實驗方面並不擅長。

在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泰勒的建議下,楊振寧後來便輕裝上陣,走上理論物理學之路。

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楊振寧在科學家費米和泰勒推薦下,前往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後,還與仰慕已久的愛因斯坦成爲同事。

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楊振寧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他只有35歲。

楊振寧在許多場合公開評價自己最重大的成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在當時的條件下,鄧農先站出來說,中國人也可以造原子彈;楊振寧站出來說,中國人也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這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衝擊是突破性的。

楊振寧與清華有四分之一世紀的高研情。楊振寧是中共建政成立後第一位回國訪問的頂尖科學家,晚年放棄美國國籍回清華任教。

1996年,楊振寧接獲北京清華大學邀請。清華大學計劃參考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模式,創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想邀楊振寧協助創立。楊振寧說:「我小時候在清華園長大的,這個要求我當然必須答應。」

1997年6月2日,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隔年6月,楊振寧從時任清華校長王大中手中接過聘書,成爲高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在聘任儀式上,他動情地說:「我從小在清華園中長大,對園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我願在有生之年盡力幫助清華大學發展,尤其是使清華大學的理科重新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