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常識---科技常識之諾貝爾獎!
在公務員考試中,行測常識一直在考試中佔據着重要位置,考察方式多以識記性題目爲主,常識涵蓋面較廣,需要大家日常多多積累。
今天中公教育就帶大家一起了解科技常識中的一個知識點——諾貝爾獎的相關知識考查要點。
科技常識---諾貝爾獎
首先,此知識點的第一種考查方法是該獎項的由來,此獎項是爲了根據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 來設立的,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但是在考試中往往會對諾貝爾的身份以及國籍設置考點,如在判斷題中出現“德國的物理學家諾貝爾”這種說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確,諾貝爾是 瑞典的化學家 。
其次,該知識點還會考查首次頒發的時間以及對於獎項的設置,該獎項首次頒發是在1901年的12月10日,後續的頒獎也都在每年的12月10日,該日期是諾貝爾逝世的紀念日。
在此獎項的設立之初,一共設置了五個獎項,分別是 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 ,後期瑞典的中央銀行出資增設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 。所以在此知識點識記的過程中,同學們要注意區別,尤其是最後增設的獎項會單獨作爲知識點進行考查,需要額外的關注。
最後,此獎項的考察中往往還會涉及中國的獲獎人物,這裡爲大家列舉出三位,分別是 楊振寧,莫言以及屠呦呦 。
其中楊振寧憑藉宇稱不守恆定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莫言通過其一系列代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屠呦呦因其創新瘧疾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了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此知識點的識記中同學們需要將獲獎人物及其所獲獎項分別對應,以防出現一一對應的考查方式。
試題練習
(判斷)1.在諾貝爾獎的設立之初,一共設置了五個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
【中公解析】錯誤。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在1968年新增設的獎項,故本題錯誤。
25公職考試“時政”如何高效學習?
全年政治理論時政課上線
分月時政考點,涵蓋全國+山東熱點
政治理論備考必入手!戳圖速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