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貨政報告釋放重要信息:宏觀調控思路加快轉變 服務業估值有進一步完善空間
財聯社8月15日訊(記者 高萍)今日央行發佈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談及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報告指出,落實落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力度和節奏等。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下一步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關鍵還是抓好落實,對前期政策的傳導情況和實際效果要密切跟蹤,保持連續性,增強靈活性,充分釋放政策效應。同時,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需要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進一步發揮政策合力。
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面對上半年複雜嚴峻國際環境以及諸多不確定性,貨幣政策組合拳與其他宏觀政策相互配合,爲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持續營造適宜的環境。”對於二季度貨政報告總結的上半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就上半年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市場人士表示,近些年貨幣政策一直是支持性的,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已累計降準12次,累計下調政策利率9次,帶動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降115個、130個基點。這些政策舉措,既有總量保障也有結構優化、價格引導,既有傳統工具的拓展優化,也有新工具的探索創新,在注重部門協調的同時,也強調外界溝通。
在業內專家看來,二季度貨政報告體現了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人民銀行逐步轉變宏觀調控思路,支持推進結構優化,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上述專家對財聯社記者分析,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每期貨政報告都會安排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主題專欄,體現了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導向。在宏觀調控思路上也注重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於“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要求。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仍是未來信貸投放主線
央行發佈的二季度貨政報告中,四篇專欄聚焦信貸結構優化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分析稱,從微觀視角看,人民銀行從多個維度着手優化信貸結構。大部分新增貸款投向新動能和擴內需相關領域,新增貸款結構已由2016年的房地產、基建貸款佔比六七成,轉變爲目前的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綠色等領域貸款佔比六七成。
“當前貸款期限提升有助於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業內專家指出,短期貸款主要用於企業日常運行和資金週轉,中長期貸款更多用於投資和擴大再生產。近年來,人民銀行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期限結構,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
二季度貨政報告顯示,近十年來我國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佔比上升了近11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持續快於全部貸款增速。貸款主體中企業貸款佔比也穩步上升,在每年新增貸款中,企(事)業單位貸款佔比持續上升。
“居民貸款以房貸爲主,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居民貸款購房需求減弱,但各類新的增長動能不斷涌現,相應的企業貸款需求穩步增加。這種結構轉變也是我國經濟增長動能和經濟增長模式轉換的體現。”業內專家稱。
近年來,大量信貸資源投向科技領域。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中的服務消費佔比低於50%,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發展普惠金融是人民銀行長期堅持的主線,支持科技創新也是未來改善金融服務的重點方向。從宏觀視角看,需求較強領域的服務消費供給不足是當前我國促消費面臨的突出矛盾,這也爲未來金融支持促消費指明瞭方向。金融部門要支持推動改善高品質服務消費供給,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助力釋放消費增長潛能。
宏觀調控思路轉變效果逐步顯現
5月人民銀行推出服務消費和養老再貸款工具,近期國家又宣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範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羣衆發放育兒補貼,並將對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
在業內專家看來,這些都表明我國宏觀政策思路在加快轉變,更加關注惠民生、促消費。央行二季度貨政報告體現宏觀調控思路轉變效果逐步顯現。
“我國已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居民消費尤其是高質量的服務消費空間巨大,有助於實體經濟供求動態平衡。”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分析,國際經驗表明,隨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將逐漸從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轉變,美國、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均表現出這一趨勢,未來服務消費有望保持蓬勃發展勢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GDP覈算角度看,我國服務業估值有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空間,比如自有住房、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業內專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