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看宏觀政策思路轉變
(原標題:從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看宏觀政策思路轉變)
5月9日,央行發佈的2025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多篇專欄從不同角度體現出宏觀政策思路的轉變。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從過去的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重視消費。
提振消費是當前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點
《報告》聚焦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體現了宏觀政策更加註重促消費。
當前,我國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相比美日等國家還較低,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有較大潛力。面對外需的不利衝擊,有必要將促進消費內需置於更加優先的地位。聚焦到金融領域可以看到,我國消費金融服務體系已較爲完善,金融機構圍繞不同消費場景創新推出多元的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5月9日最新消息顯示,央行正式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有望進一步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應當看到,此項政策從消費供給端發力,能夠更好滿足羣衆消費升級的需求,未來與財政及其他行業政策配合,還可體現更多協同效應。
《報告》顯示我國政府債務有支撐
《報告》從政府部門資產負債表的角度對比了中美日三國政府債務情況。
我國廣義政府總資產相當於GDP的166%,總負債相當於GDP的75%,淨資產約佔GDP的91%,且資產主要爲具有較好增長性的國有企業股權。
這意味着我國政府債務擴張有相應的資產支撐,這對於加強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動經濟轉型和動態平衡都有重要意義。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財政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提速,一季度累計發行量近1萬億元,有效拉動了投資增長,提振了信心。
促進物價合理回升要解決一些深層次的供需結構矛盾
《報告》指出,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需要推動經濟供需平衡,關鍵在於擴大有效需求。
具體來看,當前我國物價的低位運行受多重因素共同影響,需求方面,消費下行壓力持續存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等傳統領域投資收縮明顯,價格下降更多。供給方面,部分行業“內卷式”競爭,行業自律“管低價傾銷”作用難以發揮,局部的地方保護影響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效推進,低效、無效企業無法及時有效出清。
同時,也有市場機構分析指出,不同行業的物價變化也呈現出不同特點。例如,近年來一些與傳統落後產能相關度較高的行業,產品價格跌幅較大,以建材爲主要代表的黑色金屬加工以及化工等行業,過去一年PPI跌幅普遍超過5%。不同行業價格的差異也會反映爲行業之間利率的差異,並通過市場化機制優化產能。
對此,有專業人士分析,價格首先取決於商品供需關係,貨幣是次要因素。當前貨幣增長持續快於經濟增速,但物價仍處低位。增加貨幣供給,供需關係沒有改善,不能有效提高需求;如果是推動供給擴張,供過於求格局下物價低迷狀況很難改變。價格調控思路上也要從以前的防“哄擡物價”轉向防“低價傾銷”。如果企業一味擴張產量,甚至是低價競爭,對物價壓制作用會持續存在,長期看也不利於市場秩序維護和企業經營穩健性。
下一步,政府價格管理要從鼓勵企業“以價換量”轉向引導企業“以質取勝”;企業則要找準經營方向,探索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服務質量、市場細分等多元化競爭策略。
(總檯央視記者 孫豔)
相關閱讀
央行報告:一季度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效果較爲明顯
中國人民銀行9日發佈2025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強化逆週期調節,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效果較爲明顯。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詳情>>)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