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穩”看貨幣政策新探索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在外部衝擊影響加大的背景下,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會議既重申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又直面當下客觀形勢壓力,提出經濟工作的“四穩”(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着力點。從會議對貨幣金融政策的部署看,結構性貨幣政策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金融資源精準高效支持“四穩”。
面對當前需要統籌國內經濟轉型和應對國際經貿鬥爭的複雜局面,降準降息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對向市場傳遞適度寬鬆的政策信號、穩定市場預期仍具有積極意義,但在新形勢下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針對性、有效性,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貨幣政策探索新辦法、新路子的可行路徑。
會議提出要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領域,設立服務消費和養老再貸款。在上述重點支持領域,部分已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覆蓋,有些領域尚需創設新工具。已有的科技創新再貸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均屬於階段性工具,預計央行會通過展期、擴大額度、降低利率、優化再貸款發放條件等方式加大對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力度。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正向激勵的市場化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更多投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相比之下,政策性金融工具既屬於貨幣金融政策的組成,也兼具財政政策特徵。此次會議強調要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而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發揮逆週期調節的作用,進一步強化財政、貨幣政策在科技創新、穩定外貿等領域的協調配合。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國將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戰略定力聚焦高質量發展,通過逆週期調節與深化改革“組合拳”,共同穩定經濟大盤。貨幣政策將在其中做出新探索更好支持實體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