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出爐 釋放了哪些信號?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最新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央行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強化逆週期調節,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報告明確,央行繼續堅持支持性的政策立場,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綜合運用各類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人民幣匯率在複雜形勢下保持基本穩定,金融市場運行整體平穩。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各項貨幣政策支持下,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行,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持續多年、多次降準降息的累積效應不斷顯現,社會融資環境總體處於較爲寬鬆的狀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外部衝擊影響加大,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穩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助於爲經濟增長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穩定經濟增長預期,抵禦外部風險衝擊,符合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需求。

“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如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能夠有效調節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確保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柏文喜說。

報告顯示,回顧一季度貨幣政策操作情況,政策利率調整是其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以專欄形式,詳細回顧了十年間MLF(中期借貸便利)的工具設計、定位、特點的變化過程,並指出未來MLF將回歸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與其他工具合理搭配維護流動性充裕。

招商銀行研究院認爲,自2014年推出以來,MLF經歷了從輔助流動性投放轉變爲總量型政策工具、從單一數量型工具擴展到階段性體現利率工具屬性,以及逐步退出政策利率屬性迴歸流動性投放工具三個階段,未來MLF將回歸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

對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報告提出,積極落地5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持續強化利率政策的執行和監督,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此外,央行還開闢了“持續完善金融服務 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專欄,闡明提振消費是當前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點。

報告強調,近年來,國內消費增速有所放緩,但在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下,消費市場活力正逐步釋放,增速呈現穩步回升態勢,展現出復甦向好的積極信號。金融支持消費已有較好基礎,仍有進一步發力空間。當前我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較爲完善,爲消費市場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報告稱,下個階段,央行將落實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爲擴大消費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出臺金融促消費一攬子政策舉措,研究出臺金融支持消費的指導性文件;持續優化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增強消費金融機構資金供給能力,支持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構建高效、便捷的支付生態。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目前,金融機構圍繞以舊換新、冰雪運動等消費場景,持續創新推出多元的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金融支持消費形成了較好基礎,但仍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比如,在文體旅遊、養老托育、醫療健康等服務消費領域個性化、高品質供給存在缺口,縣域服務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從金融支持消費情況看,傳統信貸依賴度較高,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佔比偏低,信貸產品適配性不足,需要通過構建與消費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擴大消費領域高質量金融供給,最終形成消費與金融相互賦能、深度融合、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持續釋放消費市場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