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創新構建“1+N+X”人才政策體系

“千秋基業,人才爲本”。近年來,陽泉市立足轉型發展實際,創新構建“1+N+X”人才政策體系,推動人才政策從“廣覆蓋”到“精聚焦”的戰略轉型,錨定裝備製造、數字經濟、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需求,爲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1+N+X”體系搭建起覆蓋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鏈條的政策框架。其中,“1”是《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才培養引進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的全市人才工作總綱領;“N”指市級人才專項工作政策辦法,構成人才政策“四樑八柱”;“X”則聚焦各行業、縣區特色需求,形成直達基層、惠及企業的“政策矩陣”。

企業作爲創新主體,是政策重點發力方向。針對企業反映的高層次人才短缺、實用型技術骨幹不足等問題,陽泉推出《重點產業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專項支持措施》,精準錨定“2+4+N”現代化產業體系和“333”產業集羣。

政策既“引鳳”也“築巢”。校企合作“訂單班”每年可獲5萬元“獎學金”補助,培育定製化人才;在職職工提升學歷、職稱或技能等級,最高可獲10萬元成長獎勵。人才安居上,市縣兩級人才公寓提供3年過渡保障,配套的“六個一”人才服務工程將落戶、交通等“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實事。

數字人才政策領域,陽泉率先突破。《陽泉市數字人才發展專項支持措施(試行)》精準發力:研發人才憑自主知識產權數字技術實現首次產業化或數據要素市場首單交易,團隊最高獎10萬元;國家級數字技能競賽獲獎者,可獲3萬元至15萬元獎勵,爲佈局新質生產力埋下關鍵種子。

民生領域政策同樣精準。教育領域以精師強教爲導向,引進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人才,爲“雙一流”師範生提供14萬元至50萬元專項補貼並配套人才公寓;建“名師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推行優秀教師返聘,讓優質教育惠及更多學生。醫療領域,“雙一流”醫學博士獲50萬元專項補貼,設20萬元經費鏈接晉籍泉籍在外名醫,通過學科幫帶、外聘專家工作室補強技術短板。(記者白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