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產業科技含量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圳將打造“1+7+N”全域創新空間格局

深圳新聞網2025年3月4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苑偉斌)近日,《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明確,深圳市是經濟特區,國家創新型城市,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對外開放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

《規劃》提出,深圳將緊密圍繞服務製造強國、製造強省目標,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爲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打造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各領域新興技術跨界創新,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與時尚、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培育共享經濟、平臺經濟、飛地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大幅提升產業科技含量,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和千億級產業集羣。

完善產業空間佈局

根據《規劃》,深圳將以產業片區爲載體,以先進製造業園區和科技創新園區爲重點空間,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突出先進製造業主體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深圳將統籌資源配置,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集羣,強化產業鏈縱深拓展和升級再造,引導園區突出各自特色,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領域和細分環節加強產業發展集聚,形成主導功能清晰、各具特色、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

同時,以城市功能中心爲重點,深圳將集聚發展金融、商務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具體包括:鞏固福田中心區、羅湖中心區、南山中心區服務業發展優勢,提升高端服務功能和優質消費資源供給;加快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片區、寶中片區、北站國際商務區、鹽田臨港產業帶、大運深港科教城、坪山中心區、會展海洋城等片區開發,打造前海、福田、羅湖、後海、大空港5個世界級消費示範商圈,發展總部經濟、科技信息服務、商貿會展,促進服務業多元化發展。

深圳也將以文化產業集聚區爲重點,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挖掘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消費潛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意文化產業高地;以濱海地區爲重點,高水平打造濱海旅遊度假區,擴大品質型旅遊產品供給,促進全域旅遊發展,打造成爲國內知名的全域旅遊示範城市、世界級重要旅遊目的地;以專業化的物流園區爲重點,結合機場、港口及海關特殊監管區等佈局,推動傳統物流向高附加值供應鏈管理轉變。

打造創新空間格局

深圳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託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及市級新興產業片區,優化形成定位清晰、鏈條完整、資源集聚的“1+7+N”全域創新空間格局,其中“1”是指綜合性創新核心區,“7”是指7個創新集中承載區,“N”是指多個創新產業基地。引導創新空間協同發展,爲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提供空間保障。

具體來說,綜合性創新核心區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爲核心,整合尖崗山片區、寶中片區及大鏟灣片區,形成深圳高端創新功能複合集聚的創新創意核心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式創新中心和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策源地;7個創新集中承載區分別爲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坪山高新片區、阪雪崗科技城、寶龍科技城、會展海洋城以及龍華高新片區。

多個創新產業基地包括梅林-彩田集成電路產業片區、清水河人工智能產業片區、鹽田海洋創新產業集聚區、鹽田數字創意與現代時尚產業集聚區、新橋東新興產業集聚區、阿波羅未來產業片區、坪山生物健康產業集聚區、清湖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光明石墨烯研發製造產業集聚區、壩光片區(深圳國際生物谷、深圳國際食品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