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塘乳業業績全線下降,50億元營收目標如何實現?

近日,廣東老牌上市乳企燕塘乳業舉行網絡業績說明會,公司如何實現50億元營收目標、如何拓展廣東省外市場等問題,成爲投資者關注焦點。

2023年,燕塘乳業發佈“2023—2030年發展規劃”,提出2030年實現50億元營收、“精耕廣東、聚焦灣區、覆蓋華南、邁向全國”等目標。然而最新財報顯示,燕塘乳業2024年營收、淨利潤呈雙位數下降,距50億元營收目標漸行漸遠。報告期內,燕塘乳業廣東省外市場營收佔比雖突破2%,但實質卻是以“犧牲”本土市場營收爲代價。

在現有產能利用率不足70%的情況下,燕塘乳業正籌劃建設都市型乳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羣項目,以此推進規劃目標實現。在業內看來,當前乳品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燕塘乳業現有品牌知名度不足以支撐其拓展省外市場,此時擴產能也並非明智之舉。

50億元目標受投資者關注

“你們有什麼規劃能做到50億?”在燕塘乳業4月7日舉行的網絡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出疑問。燕塘乳業對此迴應稱,“公司堅持發展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營銷網絡、物流運輸等五大板塊,建成現代化乳品產業集團,打造中國乳業全產業鏈協調發展的典範、引領華南乳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投資者口中的“50億”,是指燕塘乳業2023年9月發佈的“2023—2030年發展規劃”,提出2030年實現50億元營收等目標。對於該目標的制定依據,燕塘乳業當時回覆新京報記者稱,公司自2022年7月開始就由中高層參與制定戰略規劃,每一步、每一年具體完成什麼目標、採取的具體動作都有明細的規劃,而非臨時起草。50億元營收目標是結合當時的情況和公司發展實際初步判斷提出的,能否完成除依靠自身努力外,還要結合市場形勢等判斷。

資料顯示,燕塘品牌源於1965年,從一間牛奶加工室起步,發展成爲如今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乳製品加工企業之一,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以來,燕塘乳業營收總體保持增長,特別是2019年到2021年,營收增幅達到雙位數。不過2022年,因國際局勢導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珠三角部分城市渠道受疫情影響等,燕塘乳業遭遇營收、淨利潤雙降,其中營收下降5.52%至18.75億元。

以2022年財報數據計算,燕塘乳業若想如期完成目標,需要在規劃發佈後的8年時間裡實現營收增長1.6倍,相當於要再造一個半自己。2023年,燕塘乳業營收增長4.01%至19.5億元,淨利潤增長81.6%至1.8億元。然而到了2024年,燕塘乳業業績再次下降,與50億元營收目標漸行漸遠。

最新財報顯示,燕塘乳業2024年營收爲17.32億元,同比下降11.18%;淨利潤爲1.03億元,同比下降43.03%。分產品看,燕塘乳業液體乳類、花式奶、乳酸菌乳飲料類、其他產品營收分別下降13.94%、14.15%、7%、15.76%。

燕塘乳業未在財報裡說明業績下降具體原因,僅稱乳製品行業受綜合因素影響,消費需求階段性回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另據燕塘乳業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對投資者的答覆,2024年公司面對奶價下行、消費者需求潛力待釋放等挑戰。

省內外市場營收雙降

“精耕廣東、聚焦灣區、覆蓋華南、邁向全國”,是燕塘乳業“2023—2030年發展規劃”提出的另一目標。

早在2020年,燕塘乳業就提出“精耕廣東、放眼華南、邁向全國”戰略,產品進入澳門市場。據燕塘乳業2023年4月對投資者的答覆,其已在海南、廣西、江西、湖南、福建等廣東周邊省份開展業務。

根據燕塘乳業近日對投資者的答覆,其在廣東省外的銷售業務目前主要通過線上先行模式帶動、傳統經銷渠道等方式開拓湘贛閩桂瓊市場,同時逐步加大對香港、澳門市場的開拓。2024年,燕塘乳業進入香港市場,並通過引入明星產品、豐富產品陣列、增設分銷商等方式推進澳門市場的鋪市和渠道優化。

不過從財報數據來看,燕塘乳業廣東省外市場拓展緩慢。2018年—2023年,其省外市場營收從1899.78萬元增至3980.79萬元,但營收佔比始終未突破2%。2024年,燕塘乳業廣東省外市場營收佔比升至2.04%,代價卻是省內市場營收的大幅下滑。其省外市場營收3750.16萬元,同比減少5.79%;省內市場營收16.95億元,同比減少11.3%。

2025年3月,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對燕塘乳業提出質疑,“貴司一向的口號是‘精耕廣東,邁向全國’,但查看貴司近4年的銷售業績,還是一直在廣東吃老本,對於邁向全國沒有走出半步。”

乳業專家王丁棉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認爲,燕塘乳業想要如期實現50億元營收目標,併購是最快的路徑,越秀集團攜風行乳業併購長城乳業、輝山乳業就是先例。“燕塘如果僅靠廣東市場很難,未來市場最大增量可能來自周邊五六個省份,但奶源成本和品牌知名度可能是其走出去的最大障礙。”

就省內市場而言,王丁棉分析稱,儘管燕塘在廣東低溫乳品市場佔據競爭優勢,但想從其他品牌手中搶奪份額並不容易。廣東本地的溫氏、晨光、香滿樓、風行,頭部企業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新希望乳業,周邊省份的皇氏集團,甚至新疆、甘肅的品牌都已進入或有意進入廣東市場。

擴產能舉動受質疑

對於如何“做大做強”,燕塘乳業在4月7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將會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實現內生性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尋求外延式發展機會,整合有價值的市場資源。從燕塘乳業過去一年的舉動來看,相比並購,其更傾向於內生式擴張。

2024年4月,燕塘乳業發佈公告稱,爲推進公司“2023-2030年發展規劃”的落地執行,擬建設都市型乳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羣項目(以下簡稱“產業集羣項目”),建設期爲2024年至2026年,具體項目包括南方特色乳品研究院、乳品產業數智化創新發展項目;新現代化乳製品加工廠建設項目、乳業智慧物流中心項目、現代化乳業生產基地技改項目等;乳品品牌提升推廣項目等。若公司嚴格按照相關方案進行投資、建設,燕塘乳業稱其預計獲得最終來源爲中央財政資金的金額合計10000萬元。

2024年8月,燕塘乳業宣佈擬投資建設廣墾乳業智慧物流中心項目和粵東日產600噸現代化乳製品加工廠建設項目。前者投資金額約9076.64萬元,後者一期項目投資金額約60455.41萬元。

燕塘乳業在相關公告中稱,當前公司自有倉儲能力是制約黃埔廠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智慧物流項目建設可使倉儲能力與生產能力相匹配;滿足快速發展且多樣化的市場銷售需求;通過一體化的倉儲管理,降低外協的風險,提高庫存管理效率及管控能力,並節約外租倉儲設施的成本費用,預計2030年可節省約686萬元。

粵東日產600萬噸乳製品加工建設項目總體規劃年產能爲188850噸,其中一期生產91800噸乳品,包括常溫奶55600噸、低溫奶29200噸、冰淇淋6700噸、奶酪300噸,預計2027年7月投產,項目運營期年均銷售收入爲72244.13萬元(含稅),總投資利潤率9.85%。燕塘乳業稱,公司現有設計產能297100噸/年,一期項目建成後,設計產能預計達到388900噸/年,有利於公司擴大乳製品生產規模,豐富產品矩陣,提高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據燕塘乳業2024年財報數據,其廣州旗艦工廠設計年產能爲233800噸,2024年實際產量僅爲160594.16噸,產能利用率僅爲68.69%;湛江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爲63300噸,2024年實際產量爲35225.3噸,產能利用率僅爲55.65%。這意味着燕塘乳業在現有產能利用率不足70%的情況下,還要通過粵東項目增加至少30%的設計產能。

對於新建產能項目,有投資者曾在深交所互動易向燕塘乳業提問,“在當前乳製品市場需求承壓、上市乳企營收普遍下滑背景下,公司選擇擴產,背後的考慮是怎樣的?如何匹配未來產能建設,進行市場拓展?”

燕塘乳業對此答覆稱,公司2023年產能已達到設計負荷力,並由部分委外代工用以緩解旺季產能瓶頸。此次新建工廠將有利於擴大公司產能,同時主要產能計劃用於生產區別於廣州旗艦工廠的差異化新產品,並增加冰淇淋、奶酪等乳製品生產線,有利於開拓這兩個類別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2021年,冰淇淋曾是燕塘乳業的一大收入來源,高峰時營收一度突破千萬級別。2022年,燕塘乳業在淨利潤下降37.01%的背景下剝離冰淇淋業務,子公司燕塘冷凍也已清算註銷。對於粵東項目重啓冰淇淋業務、是否做過市場分析,燕塘乳業曾在2024年9月答覆投資者稱,公司前期通過委託加工的模式開展相關業務,並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但受制於委託加工模式,爲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公司暫時暫停開展相關業務。此次粵東新廠主要產能計劃用於生產區別於廣州旗艦工廠的差異化新產品,並增加冰淇淋、奶酪等乳製品生產線。

乳業專家宋亮認爲,在當今乳品市場嚴重同質化的背景下,擴張產能並不合適,除非有獨特的技術突破和產品突破。燕塘乳業要明確自身優勢究竟是什麼,眼下重點是把廣東本土市場做精做細,做出有突出表現的新品。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