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疾控中心提醒:春季安全挖野菜避開“隱形陷阱”
煙臺融媒3月20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張蘋 通訊員 胡志強 曾穎雪)春季是野菜生長的黃金期,田間地頭的薺菜、馬蘭頭、蒲公英等不僅鮮嫩可口,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然而,野菜雖好,採摘與食用需謹慎,科學操作才能讓這份“自然饋贈”成爲健康食品,煙臺疾控中心溫馨提示,春季挖野菜,要美味更要健康。
安全採摘,避開“隱形陷阱”
採摘野菜,環境選擇是關鍵。優先選擇遠離公路、化工廠、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區域,避免野菜吸收重金屬或農藥殘留。公園和城市綠地可能噴灑農藥,也不宜採挖。其次,識別毒草,避免誤採部分野菜與有毒植物外形相似,如金銀花與斷腸草、馬齒莧與凹葉景天等,誤食可能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建議僅採摘熟悉的品種,不認識的野菜寧可錯過,也不要隨意採摘。
不少野菜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其中,薺菜是野菜中的“高鈣王”,每100克含鈣294毫克,不遜於牛奶。維生素A和C含量突出,可明目護肝、調節血壓,提升抗病能力,降低春季流感風險;馬齒莧則是心血管“天然保護劑”,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能抑制體內膽固醇和甘油酸脂的生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蒲公英則被稱爲清熱解毒“綠寶石”,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是一種藥食同源植物,其乾燥全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
科學烹飪,薺菜、白蒿、麪條菜等最好不要生食
除了採摘野菜外,烹飪方法也有講究。野菜生長於野外,灰塵較多,採摘回來的野菜在食用之前一定要清洗乾淨,建議用淡鹽水將野菜浸泡兩個小時。薺菜、白蒿、麪條菜、馬齒莧等野菜最好不要生食。家常做法是拌麪粉蒸熟,或者用來包餃子、包包子,也可以用開水焯熟後涼拌食用。不要食用儲存時間過久的野菜,野菜最好現挖現吃,這樣才能保持野菜的最佳品質,如果採挖過多,可以把多餘的野菜暫時冷藏在冰箱裡,但不要長時間存放,以免因儲藏不當造成野菜變質。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人羣需謹慎食用。野菜性多寒涼,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過量食用可損傷脾胃。此外,有些野菜孕媽吃不得,比如馬齒莧性寒、味酸、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降血糖的功效,但馬齒莧成分對子宮有興奮作用,可引起子宮收縮,有可能造成流產。春季挖野菜是感受自然之美的活動,但食用野菜後如果出現皮膚瘙癢、過敏、胸悶、嘔吐、腹脹、腹瀉,或是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並保留樣本到附近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