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盧秀燕不行,鄭麗文上
江湖盛傳,盧秀燕不參選黨主席。(圖/臺中市府提供)
江湖盛傳,盧秀燕不願參選黨主席。若果真如此,原因並不難猜,這是國民黨痼疾了,說到底,就是怕風險太高而已。風險何在?
一、 在美國積極窮臺的背景下,最大在野黨對此議題的態度是什麼?反美?疑美?還是繼續親美?選哪樣都是風險。
二、 2026地方大選,現在就得處理藍白合的問題,在地方利益的壓力下,如何與柯黨磨合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初選制度,或取捨機制?成則兩利,敗則雙輸,也是一大風險。
三、在年輕世代對兩岸議題軟化,並趨向務實的背景下,怎麼處理「臺灣主體性」與「臺灣價值」這種陳年的臺獨語境?是否定之?是另闢蹊徑?還是繼續拿香跟拜?這又是一個風險。
其他風險就不列了,光是上述abc就夠嗆。我理解一個志在大位的人,必須管控風險,而幕僚羣總是護主爲上, 傾向「廣積糧,緩稱王」,這倒也不能說錯。
然而,如果盧秀燕只考慮避險,而沒有富貴險中求的覺悟,那不如別選了,黨主席,總統,都讓賢吧,因爲下一屆的黨主席與總統,必須視風險爲機會,從千難萬難中爲臺灣找到生路,否則全臺人民都會被你拖入深淵。
距離2028還有3年,我相信藍營支持者絕不希望在2年後,又不得不接受另一個侯友宜,一個什麼都交白券的「欠問參選人」,直到被年輕人問倒,支持者才知道其支持對象經不起問,甚至需要兩個「褓母」幫答。然後含恨硬挺,含血硬吞,一路上還被迫觀賞藍白互毆戲碼,直到演員全演掛爲止。
當然,只批評侯友宜是不公平的,朱立倫纔是一切的禍端。
賴清德是一個準備好的草包,侯友宜沒準備,原因就出在侯與其幕僚羣一路走來只抱持避險心態,愛惜羽毛,萬事只打安全牌,免戰牌,還「歲月靜好」,彷彿溫室裡的花朵,最終經不起風吹雨打,不能不帶「小刀」維穩。
如果視風險爲機會,就無懼挑戰,不怕捱打,反會吃苦當吃補,愈挫愈勇,迎難而上,選民會感受得到,也會心服。尤其是對政治不甚關注的中間選民與年輕選民,他們只能透過傷疤,來辨識一個政治領袖的韌性,熱情,與勇氣。
藍營最難看的宮廷劇本就是「黃袍加身」,趙匡胤還是身經百戰後才被黃袍加身,但國民黨的版本,是悉心呵護式的黃袍加身。呵護模式簡單說就是「不求加分,但求不扣分」,務求無痛上位。
我不知道盧秀燕談「和」與「合」這種抽象概念的目的是什麼,是塑造公關形象?還是有具體的戰略規劃?我只知道身處亂世,缺乏戰鬥意願的人,沒資格談「和」與「合」。
在一個腥風血雨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裡,理想高遠的「和」與「合」,是要透過浴血奮戰得來的,那個講究老僧入定,慈眉善目就能達標的時代,不是從來不存在,就是早過去了。
願意浴血奮戰的人,不會避戰,而會主動尋找戰場,現在的藍營,只需要這個。支持者明顯盼望國民黨是狼羣,獅羣,甚至瘋狗,反正怎樣都比作爲羊羣好。
太平官心態,是亂世中理應被唾棄的路線。
由此,我認爲鄭麗文比盧秀燕更合適作爲下一屆黨主席,因爲她主張國民黨要改變美國政策與兩岸政策,這是一個銅板的兩面,也是臺灣最重要的課題,其餘皆次要。
雖然我不知道鄭麗文能力如何,但個人偏愛敢於逆風而行的人,尤其,在亂世,正確的方向往往就是逆風的方向。
此外,鄭麗文也展現了勇於改變的熱情,願意走出同溫層,不分顏色立場,也不挑身份地位招攬反綠人士,成立黨外大聯盟。這是宮廷化已久的國民黨,始終做不到或不願做的事。
我也知道,盧秀燕包袱重,不像鄭麗文無官一身輕,可以提出大膽的主張,不過,或許當前最適合做主席的人,正是身上沒包袱的人,而也只有這種人能夠促成改變。
更重要的是,老黨需要一個相對年輕的黨員作爲領袖,一方面改變形象,另一方面貼近年輕世代,並開創新的作風。相信老一輩的藍營支持者,也樂見國民黨更有朝氣與活力,畢竟,臺灣現在面臨全新的挑戰,老辦法、老工具大部分都已不管用。
我是堅定的統派,甚至是急統派,在臺灣屬於少數中的少數,政治立場與鄭麗文不一樣,但作爲一個旁觀者,一個身處亂世的小民,我希望臺灣脫離鬼打牆狀態,我希望看見邪不勝正,我希望看見改變。
「戒嚴總統」尹錫悅的愛妻金建希在12日深夜被逮捕,金建希團隊引用了一句宋詩哀嘆「花無十日紅」(楊萬里《臘月前季》),我也希望盧秀燕細品這五個字,沐浴在春風裡的花只紅十日,但我們的國花是梅花,愈冷才愈開花。
光靠媽媽形象是不夠的,在這個時代,妳得要有傷疤,才能取信於民,並獲得尊敬。(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