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骨折難察覺 醫曝治療黃金期:錯過恐須「再打斷」

顏面骨折難察覺,醫曝治療黃金期:錯過恐須「再打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30多歲母親日前陪伴孩子玩耍,孩子頭部突然向前撞上她的鼻子,當下她只覺得鼻樑一陣劇痛,之後鼻部出現瘀青,她原以爲只是皮肉傷,但因覺得鼻子「怪怪的」,而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照了X光片竟發現鼻骨前端骨折,醫師提醒,顏面骨折在外觀上不一定嚴重,但若拖太久恐影響外觀,治療「黃金期」是受傷後第5至7天。

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宏銘另分享1名20多歲的外籍移工,在工地作業時遭鋼筋反彈擊中下巴,造成約0.4公分細小撕裂傷,他原本不以爲意,後來卻嘴巴張合困難,咬合也受影響,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爲下頷骨骨折;另有民衆騎機車遭汽車撞擊跌倒,右臉重摔在地,臉部有小擦傷及腫脹,但到醫院檢查卻發現右眼周遭有3處顏面骨骨折。

陳宏銘說明,鼻骨骨折若未手術矯正復位,鼻樑歪斜會壓迫鼻腔,造成長期呼吸困難;眼眶附近的骨折則可能傷害掌管顏面感覺的下眼眶神經及視神經,若神經長期受壓迫甚至被切斷,會導致牙齒、臉部、嘴脣等部位的感覺永久喪失及永久失明;下頷骨骨折則關乎進食與咀嚼,若未復位固定除無法正常咬合進食外,神經受壓迫,可能導致下脣感覺無法恢復。

二歲小孩往媽媽懷裡一撲,竟將媽媽鼻骨撞斷(紅圈處),員榮醫院整型外科主任陳宏銘表示,顏面骨折在外觀上不一定嚴重,卻可能隱藏深層危機,應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以排除骨折的可能。(員榮醫院提供/葉靜美彰化傳真)

他指出,顏面骨骨折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許多案例顯示,顏面骨折在外觀上不一定嚴重,卻可能隱藏深層危機,只因骨頭隱藏在皮肉下,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表面的擦傷或腫脹,忽略骨頭可能斷裂的風險,等到瘀腫逐漸消退,外觀上顯現變形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陳宏銘表示,顏面骨折治療是有「黃金期」的,大約在受傷後的第5至第7天,他解釋,受傷後24小時內組織會腫脹,難以判斷骨折位置,不適合立即手術,5至7天時外觀恢復,醫師才能更準確評估與手術復位,但若拖延過久,骨折處可能固定在錯誤的位置,就必須「重新打斷」骨頭進行大手術,將增加手術難度與風險,更會影響術後恢復與外觀。

「顏面骨骨折的危險在於隱藏性,很多人都以爲只是小傷,拖到錯過治療時機,反而要接受更大規模的手術。」陳宏銘強調,即使外觀不嚴重,也應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以排除骨折的可能,早期發現、及早處理,纔是守護顏面外傷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