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太頑皮!ADHD過動症需專業診斷 醫籲把握黃金治療期
臺灣約有7%的學童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困擾,若未及早治療,恐影響學業、人際關係及情緒發展。爲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劉子瑜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上課經常分心、作業遺漏,應儘早就醫,透過藥物及行爲治療,有助改善症狀,協助孩子健康成長。(爲恭紀念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臺灣約有7%的學童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困擾,若未及早治療,恐影響學業、人際關係及情緒發展。爲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劉子瑜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上課經常分心、作業遺漏,應儘早就醫,透過藥物及行爲治療,有助改善症狀,協助孩子健康成長。
小學三年級學生睿睿上課常分心、與同學聊天,作業經常忘記帶,雖然理解能力不錯,卻因粗心失分。經老師建議就醫評估,至爲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求診。家長表示,睿睿自幼精力旺盛,上學後經常遺失文具,問診時也難以安坐、頻頻插話。經劉子瑜醫師診斷爲ADHD,經藥物與行爲訓練後,專注力及過動情形已有明顯改善。
臺灣約有7%的學童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困擾,若未及早治療,恐影響學業、人際關係及情緒發展。爲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劉子瑜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上課經常分心、作業遺漏,應儘早就醫,透過藥物及行爲治療,有助改善症狀,協助孩子健康成長。(爲恭紀念醫院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兒童心智科醫師劉子瑜指出,ADHD爲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與遺傳因素高度相關,並非因教養不當或故意搗蛋。患者大腦前額葉發展較慢,多巴胺濃度偏低,影響專注力、衝動與過動控制。ADHD依表現可分爲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與混合型,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影響學業、人際發展,甚至增加未來焦慮、憂鬱、自尊低落及行爲偏差的風險。
劉子瑜強調,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爲藥物搭配行爲訓練。常用藥物屬中樞神經興奮劑,透過調節多巴胺濃度來提升專注力與自我控制,而非單純鎮定。副作用如食慾降低、輕微噁心,多可隨時間改善或經調整服藥時程而緩解,對成長髮育影響不大。
行爲治療則透過獎勵制度,引導孩子建立良好行爲習慣,提升內在動機,並建議養成規律生活與運動習慣,有助穩定情緒與改善症狀。
劉子瑜呼籲,ADHD症狀可隨年齡部分改善,但若未及時治療,將影響孩子未來數10年的學業與人生髮展。家長應提高警覺,及早帶孩子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幫助其走出困擾、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