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15分鐘體育小課間學生“玩”出新花樣
“叮鈴鈴!”下課鈴聲響起,廣東省佛山市中小學校園變得熱鬧起來。在佛山市禪城區張槎中心小學,走廊成了歡樂的海洋,學生們玩着跳房子、丟手絹等遊戲。教室裡,有的學生圍坐在一起下棋,享受思維碰撞的樂趣。這樣充滿活力的場景,正是佛山開展15分鐘體育小課間活動所帶來的變化。
“我市大力推進15分鐘體育小課間活動,努力落實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的目標。”佛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不改變教學計劃的前提下,佛山各中小學盤活場地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微運動場”,創新開展課間“微運動”。同時,佛山市教育局要求學校引導學生課間走出教室,科學合理安排活動,並強化督導檢查機制。
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爲學生創造更多的運動條件?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第一初級中學校長李西鵬表示,學校的標準400米運動場、綜合性體育館、空中活動平臺等場地,都成了學生們課間運動的好去處。
依託這些場地優勢,該校在課間開展了羽毛球、乒乓球、飛盤等多樣“微運動”項目。在學校操場上,學生們時常組隊進行飛盤比賽,在奔跑和傳接的過程中享受運動的樂趣。學校還發揮體育教師的專長,在大課間開展武術操、舞蹈操等活動。
在運動與互動中,學生們的心情得到放鬆,壓力也隨之緩解。“很多學生在好玩有趣的課間活動中,調整了身心狀態,這有利於在後續的課堂中,提升專注力與學習效率。”佛山市華英學校心理教師周紹丹表示。
爲了給學生們歡快有趣的體育小課間活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佛山很多學校增加了運動設施。還有部分學校引入了體育AI設備,爲學校體育小課間活動體驗升級增添了“智慧引擎”。
“加油!加油!”在張槎中心小學,一場緊張刺激的“AI跳繩挑戰賽”正進行着。學生們兩兩一組,在體育AI設備前快速揮動跳繩。設備屏幕則實時刷新跳繩個數、運動消耗等數據。觀賽的學生緊緊盯着屏幕,爲參賽夥伴吶喊助威。
“除了利用AI設備爲課間活動賦能,我們還利用課間遊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張槎中心小學副校長練小瑩舉例說,“學校在跳房子游戲中融入古詩,學生們在課間活動中鞏固文化知識,寓教於樂。”
從10分鐘到15分鐘,看似微小的時間調整,卻給佛山中小學校園帶來了大變化。“現在的課間活動和以前大不同!感覺活動變得非常豐富,也帶給我們很多的樂趣。”張槎中心小學六(7)班學生賢瀚文臉上洋溢着笑容。(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曾慧臻)
作者:曾慧臻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