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10分鐘變成15分鐘,但推遲了放學時間,還是學生承擔了所有!

今年教育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各省教育廳要求學校延長課間時間,目的就是給學生減負,讓孩子們有充分玩耍的時間。新學期開學,很多學校也確實執行了,課間時間由原來的十分鐘變爲十五分鐘。但很多人發現,課間時間是延長了,但放學時間也推遲了。

我們來看看這個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從這張作息時間上看,課間時間確實是延長了,變成了十五分鐘。但總的課節和延時並沒有減少,那時間怎麼擠出來呢?應該是推遲了放學時間,12點10才放學。另外學生的午休時間也非常短,12點10分才放學,下午一點半就上課了。也就是說,中午連吃飯帶休息一共才八十分鐘,如果某些孩子吃飯慢點,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最關鍵的是,下午放學時間也很晚,六點才放學,如果是冬天,天已經很黑了。

很多網友看後紛紛表示:最後還是學生承擔了所有呀,原來所謂的減負就是把午餐和放學時間往後推。

延長學生課間本來是好事,那學校的做法爲什麼還是備受非議呢?其實理由也很簡單。

第一:每天總時間是一定的,僅僅延長課間時間並不能給學生減負。

原因很簡單,每天的總時間是一定的,僅僅延長課間不減少課時意義並不大。

首先,就算課間變爲三十分鐘,如果老師們不執行,學生照樣享受不到。在應試教育的今天,老師們很可能擠佔十分鐘不下課,這樣等於是孩子們的上課時間又變長了,負擔更重了。

其次,延長課間佔用的時間怎麼辦?減少課時是不可能的,唯一可以變化的就是推遲放學時間、提前上課時間。也就是犧牲學生的休息時間,雖然這很殘酷,但對於學校而言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樣一來,學生在校時間更長了,所以是給孩子們減負呢還是增負?

第二:各省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對於學校而言,只要把課間變爲十五分鐘即可。

我們的孩子學習的總內容基本是相同的,不管是什麼省份的孩子,開設的課程基本一樣。但是對於課間怎麼安排,各省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對於學校而言,只要實現了課間十五分鐘,也算是完成了任務。

某些學校不願意耽誤學生的課程,不願意縮減上課時間和各科課時,所以只能犧牲學生的休息時間和放學時間,不然時間怎麼擠出來呢?對於各教育部門,雖然他們呼籲給孩子們減負,但是也不希望學校降低的教學質量,所以也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默認學校的做法。

希望在增加學生體育課時的同時減少文化課科目,這纔是真正的減負。

這學期,教育上最大的變化就是體育課時增加了,各省教育部門都要求,新學期各學校要實現一天一節體育課,每天一個小時的陽光大課間,課間時間變爲十五分鐘。這些能實現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爲什麼不能減少其他文化課的科目呢?

體育課時增加其他課時要縮減,這纔是減負的正確方式,只增加體育課時其他科目不減少,學生的在校時間只會更長,學習任務只會更重,這樣不是給孩子們增負嗎?

雖然這所學校的做法不太符合人們的理想,但是這也不能怪學校,不然怎麼辦呢?減少文化課課時嗎?還是把每節課縮短爲三十分鐘?在總時間不變的前提下,要想實現課間時間十五分鐘,只有兩種方式:要麼犧牲學生的休息時間,要麼縮短其他科目的時間,相信大多數學校都會選擇第一種!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