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憂削弱出口動能 產業空洞化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右二)參觀臺積電的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摘自臺積電Linkedin)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重申,未對美做出「晶片五五分」承諾,但拋出擴大投資美國的「臺灣模式」、類科學園區打造產業聚落。學者警示,赴美打造類科學園區,將削弱我國投資、出口動能,當前傳產表現又疲弱,臺灣恐有產業空洞化疑慮。
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美國總統川普2.0政策壓力下,「美國製造」勢在必行,半導體、ICT供應鏈將從過去高效率、高度集中臺灣,未來朝高成本、分散式、提高供應鏈韌性方向發展,臺灣必須重新思考產業定位,降低衝擊。
首先,美國缺製造業人才,半導體從建廠、量產需要時間,劉佩真認爲,臺灣一定要掌握最先進半導體制程才行。其次,劉佩真指出,臺灣政府可以利用打造類科學園區爲由,創造「關稅」更大談判空間,因爲對等關稅「20%+N」對傳產傷害非常大,表面上臺灣出口、投資表現熱絡,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優於預期、上修至4.45%,但多是科技產業貢獻,就業人口衆多的傳統產業今年表現是慘兮兮,若能將疊加關稅下降,這纔是對產業有實質幫助的作爲。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設類科學園區的議題,國內已有產業開始做一些評估與考察,像是電電公會,未來經濟部會掌握廠商的需求,來跟美國那邊做一些交流,像是行政支持、基礎設施的水電、土地,還有簽證,以及相關法規等。
對類科學園區落腳何處?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指出,基本上臺積電所在的亞利桑那州,以及在美墨邊境伺服器、網通廠聚集的德州比較可行,但以低勞力密集,可以高自動化、毛利率高並以美國市場爲主的產業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