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導向、因地制宜、資源整合、力量融合 新疆伊犁州法學會打造法律服務“新高地”
記 者|李卓謙
責 編|李旭
通訊員|馬榮財
正文共3286個字,預計閱讀需10分鐘▼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法學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聚焦黨委政府法治建設需要、基層羣衆法治需求,充分發揮法治建設的“智囊團”“思想庫”“人才庫”作用,精準匹配專業的法學法律人才資源,結合原有的工作優勢,積極打造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全力推進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工作,積極服務黨委政府依法科學決策、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基層羣衆法律新需求。
伊犁州法學會黨組書記、會長楊新平表示,聚焦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疆部署要求,伊犁州已經搭建起多個重要工作平臺,積累了良好的工作經驗,爲更好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爲助推平安伊犁、法治伊犁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伊犁實踐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以“金字塔”式建設 實現站點全覆蓋
在站點佈局上,伊犁州堅持以縣(市)爲“塔尖”、鄉鎮(街道)爲“塔身”、村(社區)爲“塔基”的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金字塔式建設”模式,織密法學會基層法律服務網絡。
在“塔尖”建設上,伊犁州法學會充分發揮法學會基礎廣泛、人才薈萃、聯繫面寬的獨特優勢,在各縣(市)“一站式”矛調中心等場所打造高標準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面對面”向社會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走進伊寧市金融調解中心,隨處可見法學會和首席法律諮詢專家的標識——正面牆上掛着中國法學會會標,側面牆上擺着專家團隊一覽表等,掃一掃展板上的“伊寧首席法務通”二維碼,就能便捷地享受“線上”學法、法律事務諮詢等服務。
這裡是伊犁州、市兩級法院、法學會堅持以“法治爲民辦實事、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爲宗旨,在全疆率先打造並實體化運行的金融糾紛調解平臺。
自成立以來,該金融調解中心吸引了衆多金融機構和各族羣衆上門諮詢。截至目前,已有16家銀行陸續入駐,並開展金融案件調解業務,訴前調解糾紛558件,開庭審理12件,涉及金額2900餘萬元,收回不良貸款1845萬元。
在“塔身”建設上,伊犁州法學會出臺《關於優化調整伊犁州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市)結合實際在全州129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辦公場所,建立法學會鄉鎮(街道)工作站,實現站點有專人負責、有專門辦公場所、有專業人員力量的實體化運行工作格局。
2023年8月,察布查爾縣孫扎齊牛錄鎮掛牌成立法學會工作站,並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孫扎齊牛錄鎮“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融合建設,站長由鄉鎮政法委員擔任,成員包括綜治中心主任、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等。該工作站成立後,又與基層工作力量協調配合,積極構建了全方位一體化的“一區一室”法治文化陣地和“一警一課”法治文化講堂,切實解決幹部羣衆法治意識薄弱等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塔基”建設上,伊犁州依託村(社區)法官工作室、司法所、警務室等現有資源,將工作有機融入,按照便民、利民,不給基層增加額外負擔的原則,在全州997個村(社區)中選取基礎設施好、人員力量足、矛盾糾紛突出的村(社區),試點建設工作室,延伸法學會法律服務觸角,爲各族羣衆提供“家門口”的法律服務。
“小事吵,大事鬧,村委會和村幹部勸不了,雙方都往鄉上跑。”這是過去流傳在村裡的一句順口溜。“等到村裡矛盾鬧到鄉上,矛盾已經激化,再化解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不如將調解陣地搬到羣衆家門口,想辦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就地調解、就地辦結。”伊犁州法學會副會長曲聰說。
在伊犁州法學會的精心指導下,霍城縣法學會抓住基層羣衆“找大領導”“掛專家號”才能解決問題的心態,在三道河鄉大柳樹村將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制度融入村級“四合調解室”功能,橫向整合村級現有的資源解決一般性問題,縱向聯絡縣鄉兩級專家提供“上門”服務,真正做到在釋法說理中打開羣衆心結、拉近與羣衆之間的距離,實現矛盾糾紛不出村。
2024年大柳樹村共化解矛盾糾紛97起,調處率達100%,紓解緊張關係共156人次,要回拖欠薪資、欠款308900元,大柳樹村“四合調解室”共獲得錦旗9面、感謝信4封,羣衆滿意率達到100%。
以需求爲導向 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作爲我國第一個跨境經濟合作區,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向西發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國與哈薩克斯坦經貿合作的“橋頭堡”。基於中外市場主體持護照或臨時通行證就可在合作中心停留30天的便利條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牽頭,在合作中心設立了聯合糾紛化解平臺。自2021年7月實體化運行以來,該平臺成爲中外市場主體化解糾紛的優選之地。
2023年初,該平臺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伊犁州委政法委列爲重點工作,寫入優化營商環境50條措施。2023年12 月5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掛牌儀式上,《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制度創新舉措》發佈,該平臺位列八項創新舉措之一。
近年來,隨着涉外經貿往來頻繁,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出現了涉外矛盾糾紛增加、涉外民商事案件上升等新情況。爲此,霍爾果斯市法學會把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制度與聯合糾紛化解平臺有機結合,探索建立“口岸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工作室”,引入政法部門、律所、伊犁師範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專家工作團隊,提供調解、仲裁、公證、訴訟、法律諮詢、外國法查明等“八位一體”法律服務,助力服務口岸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依託口岸專家工作室,專家們一方面積極參與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組建的速裁法官團隊、法治體檢服務團隊、助企紓困公益服務團隊,爲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與糾紛調解服務。另一方面也積極上門走訪企業,探索推出“點單式普法”,引導企業依法決策經營。
2023年以來,該合作中心開展中俄哈三語涉外普法活動60餘場次,中小微企業“法治體檢”100餘場次,依法嚴厲打擊損害企業利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等違法犯罪30餘起,執結涉企案件400餘件,追回案款1.5億餘元,初步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針對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有爭議、專業人才匱乏、涉外案件送達難等問題,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制定了涉外法律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建立涉外法律服務專家庫,打造高校實踐教學基地,組建涉外民商事案件合議庭和涉外審判團隊,多措並舉強化涉外法治建設。
2024年,霍爾果斯市在中哈聯合平臺的基礎上增設中亞法律服務中心,與瑞典斯德哥爾摩SCC仲裁院、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等知名仲裁機構,涉外律師事務所達成合作共識,拓展了國際仲裁、司法鑑定、涉外行政複議等服務;掛牌成立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吸引2家國內涉外律所、4家國際仲裁機構、1家世界調解中心和1家對外投資貿易中介服務機構入駐,舉辦涉外企業法治沙龍2場次,涉外法律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開展專項行動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2024年以來,伊犁州率先在全疆成立地州級營商環境建設局,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出臺《伊犁州直關於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理清政府和市場邊界、提升服務效率、激發市場活力,讓法治成爲營商環境的“最強內核”。
楊新平介紹,這個過程中,伊犁州各級法學會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組織專家在巴扎、農貿市場、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等地支起“法治小攤位”,開展普法宣傳、法律諮詢服務,到邀請法學法律專家爲各部門(單位)領導幹部、執法人員開展法治講座、涉外法治培訓,再到伊犁州黨委政法委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赴廈門海絲中央法務區、成都 天府中央法務區開展考察學習,撰寫《關於赴廈門市、成都市考察學習情況的報告》及《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建設思維導圖》,助推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建設穩步向前,助力打造立足伊犁、輻射中亞、國際化法治高地,努力建設中亞國際商事爭端解決優選地、法商融合發展服務基地、法務科技創新聚集地等一系列探索實踐,爲伊犁州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2024年以來,伊犁州直註冊登記市場主體25.77萬戶,同比增長5.68%,新登記市場主體2.06萬戶,新增民營企業3599戶,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散發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