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坪改革 專家:實坪增加 短空長多
內政部重啓「虛坪改革」,將一般電梯與停車空間納入檢討範圍,市場普遍認爲改革有助於降低公設比、減少不必要的虛坪設計,但短期可能帶來價格調整壓力。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指出,改革後雖然建商總銷金額可能受到限制,短期內單價或車位價格會上調,但長期而言,實坪增加、土地價格下修,民衆購屋將更貼近「買到的是真正能用的空間」。
陳碧源分析,過去法規僅規定一部緊急逃生電梯可列入免計容積,第二部電梯則要計入樓地板面積。但隨着大型社區普遍設置兩部電梯,建商希望第二部也能納入15%免計容積範圍。
另一方面,過去建商常把管委會休閒設施如KTV等列入免計容積,引發住戶反彈,未來若將15%免計容積細分爲「必要空間」與「管委會空間」,並訂出上限,就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公設,讓主建物面積增加。
在停車空間部分,現行建築技術規則允許每輛小客車停車位免計40平方公尺(約12.15坪),建商卻往往只登記約10坪,其餘空間分攤至大公設,墊高公設比。未來若將停車位與車道改爲「專有部分」,住戶不僅可拿到權狀,還能避免被迫分攤額外的公設,預估每戶可實際增加1至3坪的使用空間。
至於價格影響,陳碧源認爲,短期內建商不願讓總價下降,可能透過拉高單價或車位成本來平衡,形成「短空長多」效應。但隨着虛坪空間減少,實坪增加,土地價格也會逐步下調,長期對市場是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