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坪改革「單價恐竄高?」 建商:10個有10個會漲
▲對於外界關注的「虛坪改革」,內政部表示,將合理檢討住宅公共設施比例,停車位有望從公設中分離。(示意圖/記者張雅雲攝)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房價高漲買房不容易,大樓公設比動輒33%~35%,引來民怨。對於外界關注的「虛坪改革」,內政部表示,將合理檢討住宅公共設施比例,停車位有望從公設中分離,讓不買車位的住戶不必再分攤車道空間,專家坦言,「成本就是成本」,總價不會因此改變。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6/央行留伏筆「Q4總檢討」 專家潑冷水:這些人分不到羹
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日前對於外界高度關注的「虛坪改革」,提出看法指部分建商在扣除避難、救災及機電維生等必要設施後,將剩餘空間額度規劃爲非必要的娛樂交誼設施進行銷售,導致未提升居住實用性,反加重民衆購屋負擔。
內政部啓動虛坪改革,將高齡化社會需要的一般電梯增列爲免計容積項目,並將停車位與車道等空間,自公設中分離,改爲可獨立登記的「專有部分」,若沒有買車位的民衆,不需負擔車道公設比。
不具名建商指出,這項改革雖能讓不買車位的住戶,不必再分攤車道與地下室閒置空間的公設比,但實際上「成本就是成本」,總價不會因此改變,僅是換個計算方式,單價則將明顯上升。
該建商分析,未來改革上路後,與現行已登記的權狀相比,房屋坪數判斷將出現極大落差;首先,車位登記面積會大幅增加,從原本約8坪放大至12~15坪,導致車位權狀坪數膨脹。
▲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日前出席「當前住宅政策座談會」,迴應外界關注的虛坪改革議題。(圖/記者張雅雲攝)
雖車道與地下室等面積,改由社區的購買車位者負擔,不再分攤至所有住戶,不過,因登記所有權面積減少,單價則會隨之提高。他直言,表面上看似「公平正義」,但實際效果就是「換湯不換藥」,因爲建商開發成本不會因公設登記方式改變而減少,大樓總銷金額仍維持不變。「舉例來說,一個案子若總銷10億元,改革後依舊是10億元,不會因公設比下降而縮水。」
也有其他建商分析,若以超高樓來看,爲因應現行消防法規,防災中心與消防安全設備所需空間愈來愈大,公設比原本就高,若改革後,「10個建商有10個會調高單價」。
他補充,政府此舉雖然用心良苦,希望讓公設比更合理,但改革後,未來房市可能出現新舊制度並存的情況,造成單價混亂,屆時買方若僅以「每坪單價」來判斷,容易誤以爲新案單價飆漲,考驗市場的接受度。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76/央行留伏筆「Q4總檢討」 專家潑冷水:這些人分不到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