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業洗錢防制登記名單出爐 確定9家過關、18家陣亡

金管會證期局22日公佈虛擬通貨服務提供商(VASP)通過洗錢防制登記辦法之名單。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證期局22日公佈虛擬通貨服務提供商(VASP)通過洗錢防制登記辦法之名單,合格的業者確定有9家,包含現代財富、跨鏈科技、鏈科、幣託科技、禾亞數位、鴻朱數位、拓荒數碼科技、富升數位等共8家原VASP公會成員,以及新增一家先前未在VASP公會名單上的錢包商重量科技,留存下來的幾乎都是A類成員,其餘未完成登記制申請的18家業者統統陣亡。

根據金管會訂定的VASP登記辦法規定,業者需於3月底前向金管會遞件申請洗錢防制登記,且9月底前要完成,即有進入洗錢防制登記名單的業者纔算過關。若未完成洗錢防制登記者若提供虛擬資產服務,根據洗錢防制法第6條第一項規定,將處以2年以下刑事責任。

有鑑於原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制度僅規範業者負有執行洗錢防制措施義務,監管力度尚有不足,爲提高業務監理強度,VASP洗錢防制登記辦法已納入洗錢防制登記之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登記、虛擬資產上下架之審查機制、防止不公正交易機制、自有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離保管方式、資訊系統與安全、錢包管理機制等事項,並依業務複雜程度採行差異化管理,強化VASP相關內部控制及內部稽覈制度之落實遵循,同時搭配公會自律之機制,以期業者健全營運及產業長遠發展。

另爲利民衆清楚瞭解在新、舊制轉換之際,舊制業者是否仍得提供虛擬資產服務,金管會亦同步公告已不得再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舊制業者名單,供民衆查詢。

金管會再次提醒民衆,儘管已有業者完成洗錢防制登記,仍應注意虛擬資產無漲跌幅限制容易暴漲暴跌,交易風險高之特性,社會大衆從事相關交易前,務必審慎評估可能產生的風險,以保障財產安全,另詐騙集團多以「穩賺不賠」、「高獲利低風險」等話術,誘導民衆購買虛擬資產,嗣後再借口需支付解凍金、保證金或稅款等,要求民衆繳納額外款項後方得領回投資報酬之詐騙手法,金管會呼籲民衆,不輕信高報酬虛假信息,不隨意繳交相關資產,並建議民衆應透過已完成洗錢防制登記之業者進行交易,以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