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洗錢新制 幣圈9過關18陣亡
金管會22日公佈首批通過洗錢防制登記新制名單,共有9家業者過關。(路透)
虛擬幣詐騙案激增,金管會加強監管,22日公佈首批通過洗錢防制登記新制名單,共有幣託科技、禾亞數位等9家業者完成洗錢防制登記,得繼續經營業務,未完成登記申請的18家業者通通陣亡。金管會指出,未完成登記業者不可以再經營虛擬資產服務業務,否則將面臨2年以下刑責。
依《洗錢防制法》第6條第1項及提供虛擬資產服務的事業或人員(VASP)洗錢防制登記辦法,VASP業者提供虛擬資產服務前,應先向金管會完成洗錢防制登記 (新制),原已符合舊制業者,應於今年9月底前完成登記,纔可繼續經營。
金管會昨日公告,完成登記的業者有禾亞數位、拓荒數碼、現代財富、重量科技、富升數位、跨鏈科技、幣託科技、鴻朱數位、鏈科等共9家業者。
未通過登記、已不得再提供虛擬資產服務的舊制業者名單共有18家,分別是一路發、三川通證、尹天下國際管理顧問、王牌數位創新、仰家、臺灣芷荊、亞太易安特科技、彼雅特科技、英屬維京羣島沃亨科技、桑費斯特、夏和、萃科科技、絕對數位、博歐科技、幣世代科技、幣想科技、幣錸、權勢國際。
金管會指出,舊制僅規範業者負有執行洗錢防制措施義務,監管力度尚有不足,爲提高業務監理強度,《VASP洗錢防制登記辦法》已納洗錢防制登記的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登記、虛擬資產上下架的審查機制、防不公正交易機制、自有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離保管方式、資訊系統與安全、錢包管理機制等事項,並依業務複雜程度採行差異化管理。
金管會表示,已提醒未完成登記的業者,不可繼續經營虛擬資產服務業,否則依法將面臨2年以下刑事責任。惟依規定,前述經金管會不予登記的業者,超過3個月可以重新向該會申請登記。
禾亞數位科技創辦人彭雲嫺指出,未來5年,臺灣將迎來2大趨勢,首先是穩定幣與跨境支付的加速普及,其次則是現實資產代幣化成爲企業籌資與永續金融的關鍵工具。彭雲嫺強調,臺灣有龐大的跨境貿易需求與高成熟度的金融體系,只要能結合區塊鏈,就有機會在亞洲成爲數位資產的創新中心。
由於此次僅9業者過關,另有18家業者未入列,業者私下透露,對加密幣市場影響不大,如同當初從26家變8家一樣,監管可讓業者有更好的產業發展,投資人也擁有更多的保護,整體而言是非常正向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