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專欄》紅綠建立可對話空間
大陸國臺辦旗下智庫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10至11日在上海舉行。10日上午在開幕式上,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致詞。(藍孝威攝)
就在中美日內瓦貿易談判緊密進行的上週末,由陸方海研中心主辦的年度兩岸關係研討會,也在黃浦江畔的世博故地舉行。雖說主辦方並未明釋爲何要把通常在7、8月舉辦的研討會移至5月,但客觀上,也形成了恰在520前夕,能讓兩岸學者當面交換心情與觀察,各自闡述對局勢的分析和判斷。
大陸方面的權威政策發聲,由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在開幕式釋出。仇開明講話的核心部分,由美國發動的關稅戰講起,強調大陸將保持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在風浪中,也始終是臺胞臺企的堅強後盾,「兩岸是家人,不是外人,更不是敵人」。接着,他把話頭帶到陸方將完善交流合作的制度政策,爲臺胞臺企融入大陸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多保障等承諾。
結語部分,則以抗戰和臺灣光復80週年爲着眼,由當年種種刻苦條件下尚且奮鬥並獲勝,對照如今更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擾遲滯民族復興的決意。在四大段落中,仇開明講話把三段的重點都落在提供後盾、保障福祉、共促復興上,僅有一段旨在強調挫敗臺獨並對民進黨政府的作爲進行提煉式的抨擊,但仍保留餘地,未點名賴清德本人或具體直批賴17條。
在爲期兩天的交流中,與會者亦能感受到,陸方學者整體散發的態度,雖仍關注臺灣政局的擾動、憂心藍白的被動與侷促,並對中美長期戰略博弈帶來的不確定性鹹表肯認。但在情緒內涵上,卻多以從容乃至着眼長遠爲主調,少有認爲驚天大變即將猝降於海峽的嚴峻緊張之情。在會上,兩岸學者亦對臺灣疑美情緒的泛起現象進行頗多探討。
雖出發點各有側重,但從川普上臺近半年的涉華表現看,川普2.0政權就臺灣問題下政治猛藥刺激、牽制北京,甚至操弄邊緣策略,逼大陸掉進烏克蘭式戰爭陷阱的可能性,似非衆人短期內所憂慮。反之,若美國全球戰略收縮之勢漸蔚,從烏克蘭到敘利亞等熱點,都交由地區強權自行主導協商交換;則大陸亦有趁勢強化在本區域的存在,就臺海問題築起政治外交和法律層次的外力介入拒止的意志。
從今年初陸方表態「不反對」觀光小兩會進行溝通,及主動宣佈將恢復開辦上海福建赴臺團體遊等節,都可見到陸方對賴政府主政的現實,其實並非採取完全放棄的姿態。但可惜,兩岸空氣很快又因金門翻船事件及大罷免的政潮而凍結,最後因賴17條的宣佈陷入冰點。
近期,賴總統先是就賴17條系出於「不得已也不得不」,做出個人轉圜性的解釋;又藉日媒專訪,提及臺灣只是要進行政治價值的選擇,但「並不必然是要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選擇」,還稱臺灣也沒有放棄,請大陸能關注到臺灣社會的善意。
隨着陸美長期協商、管理經貿分歧的架構即將建立,多回合交易的牌桌初顯輪廓。連川普也明言欲求「團結與和平」,而非要對大陸掀起「大脫鉤、大冷戰」。臺灣此際更應發揮主動,轉換兩岸之間的張弛節奏,讓兩岸自身重建起可接觸、可談話的空間,這纔是讓臺灣不淪爲棋子的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