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海協會協助50位陸配除籍 羅文嘉:正式回覆前陸配現有權利不受影響

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12日針對先前去函海協會請對岸協助陸配除籍相關文件一事表示,「在沒有(海協會)正式回覆之前,他們現有的權利和身份都不受到影響」。(記者廖士鋒/攝影)

今年初的上萬名陸配除籍案,曾引起不少爭論,大陸官媒日前在國臺辦記者會上披露海基會去函海協會希望提供除籍文件,對此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今日解釋說,今年4月移民署除籍通知書後,約50位民衆跟移民署反應,未能夠成功完成放棄大陸戶籍,所以海基會7月曾兩度去函海協會,「在沒有(海協會)正式回覆之前,他們現有的權利和身份都不受到影響」。

羅文嘉12日在海基會背景說明會上指出,從今年4月到9月,一共在海基會辦理相關戶籍驗證制度的有12,000多件,有大概50個人有跟移民署做反應,想要放棄對岸的戶籍,但是沒有能夠成功的完成,有各種原因或者原因不明,於是移民署就請求海基會來協助瞭解,因此海基會正式去函給海協會,基於兩岸都是單一戶籍制,希望海協會能夠協助。

他並說,這是基於海基會、海協會過去簽訂的相關文書驗證以及相關各項協定來辦理。所以請海協會按照簽訂的制度和協議來辦理,到現在爲止還沒有收到海協會正式的回覆。

至於大陸國臺辦說除非以「臺灣省名義」向大陸各省申請,羅文嘉說,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臺灣省,海基會的目的是要協助這50名順利完成補證程序,但是如果對岸拿政治的理由、政治的原因來干擾他們取得放棄對岸戶籍的證明,「這是不應該的」。

他還提到,國臺辦的記者會每個題目「好像播放錄音帶一樣」,裡面回答的內容不管任何問題,都是一樣的答案、一樣的說法。「也許一開始我們會非常重視,仔細的推敲研究它裡面講的內容,以及我們如何去面對、因應。但時間久了,其實我們發現,那些回答的內容並沒有太大意義,也並沒有解決兩岸之間應該要解決的問題」。他重申,在海基會立場,「還是等待海協會正式的回覆」。

而這50位陸配後來有因爲發函取得什麼樣的進展嗎?還是採取切結的方式?羅文嘉說,就是因爲他們不符合原來陸委會公佈的切結的幾個條件,所以他們還是要取得對岸的放棄戶籍證明。

他表示,「在沒有(海協會)正式回覆之前,他們現有的權利和身份都不受到影響」。

據瞭解,海基會繫於7月17日、7月29日兩度發函海協會請對岸協助兩批一共50名左右的陸配除籍文件,不過國臺辦是在8月27日才於記者會上由官媒披露此事。

此外,關於日前有臺商收到移民署通知書,要求10天內書面回覆是否領有大陸定居證,海基會是否掌握比較完整的統計?海基會有沒有協助移民署發函或者檢舉者確認臺商相關情況?就此,羅文嘉表示,海基會沒有接到類似申訴、陳情,或是提請協助,目前沒有接到哪位臺商或臺商家屬提到相關案子需要協助,如果有接到會去了解,不管移民署或者其他部會,到底是基於什麼原因、狀況,海基會目的就是服務、去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