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酒精如何影響疼痛與攻擊性的關鍵聯繫
最近一項研究揭示了飲酒、疼痛耐受性和攻擊性之間的聯繫,表明酒精減輕身體疼痛的能力可能在醉酒者更易出現攻擊行爲這一現象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最近在《酒精與藥物研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飲酒後感受到的疼痛越少,就越有可能讓別人也不好受。
此前的研究一直表明,酒精會增加攻擊行爲的可能性,但這種影響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研究人員布拉德·布什曼及其同事提出,酒精能止痛這一特性可能會削弱同理心,使個體對他人的痛苦沒那麼敏感。這一假設和“要感受過自己疼,才能理解和迴應別人的不舒服”這個觀點是一致的。
“30多年來,我一直都在研究攻擊和暴力行爲的風險因素。酒精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俄亥俄州立大學傳播學教授布什曼說。
爲了驗證他們的假設,研究人員進行了兩項實驗,共有870名參與者,都是年齡在21到35歲之間的健康社交飲酒人士。參與者通過廣告招募,並會因參與實驗得到報酬。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有酒精或藥物依賴問題,或者有其他不符合條件情況的人被排除在外,以確保樣本代表典型的社交飲酒者。
每位參與者被隨機分配飲用含酒精飲料或安慰劑飲料。酒精組的男性飲用的是與橙汁混合的酒精,劑量是每千克體重1克酒精,而女性的劑量略低,考慮到生理差異。安慰劑飲料僅含有極少量的酒精,用來模擬喝酒的感覺,又不會讓人喝醉。
飲用飲料後,參與者接受了疼痛閾值測試。測試的內容是接受強度慢慢增大的短暫電擊,直到參與者表示感覺疼痛爲止。對於酒精組的參與者,測試在飲酒15分鐘後開始,以便讓酒精有時間發揮作用,而安慰劑組在喝完飲料後不久就完成了測試。
接着,參與者們開展了一項競爭性反應時任務,這是一種在實驗室環境裡測量攻擊性的成熟辦法。在這項任務中,參與者和一個假想的對手競爭,獲勝者能夠對失敗者施加電擊。他們可以控制電擊的強度和持續時間,較高的程度對應參與者的疼痛閾值。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手”是一名同夥,會故意加大看上去施加給他們的電擊強度,以促使參與者進行報復。
研究結果呈現出一種明顯的模式。喝酒的參與者比吃安慰劑那組的參與者疼痛閾值更高,這跟大家都知道的酒精止痛效果是相符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對疼痛敏感度的降低和在競爭任務裡攻擊性變強有關。與吃安慰劑的參與者相比,喝酒那組的參與者施加的電擊強度更大、時間更長,而且他們施加疼痛的意願與自身感受疼痛能力的減弱相關。這些結果在兩項實驗裡都得到了驗證。
“衆所周知,酒精會增加攻擊性,而且酒精會減輕疼痛,” 布什曼告訴《心理郵報》(PsyPost),“這是頭一個把這兩個大家都知道的聯繫聯繫起來的研究。酒精增加攻擊性的一個原因是它提高了人們的疼痛閾值。”
“研究結果如此一致,這讓我很驚訝。科學家們喜歡重複做研究,以確保研究結果可靠。我們在兩項規模非常大的研究中發現了幾乎相同的結果。”
但還是有一些需要留意的地方。例如,這些發現只是部分解釋了酒精與攻擊性之間的關係,因爲疼痛耐受力在我們觀察到的影響因素裡,大概只佔20%。這說明像判斷力下降或者同理心減弱這些其他因素,也會造成人在醉酒後的攻擊性。
“酒精會讓人更具攻擊性,原因有不少,” 布什曼指出,“提高疼痛閾值可不是唯一的原因。”
此外,這項研究聚焦於適量飲酒以及與陌生人的互動,這就引出了一些問題:更高劑量的飲酒,或者涉及親密關係的衝突,是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未來的研究可以通過探尋酒精引發攻擊性的其他潛在中介因素,如情緒調節或社會動態,來解決這些侷限性。研究一下個體差異,像人格特質或者創傷史這些方面,也可能有助於弄明白爲啥有些人一喝醉就更容易發火。
說到這個研究方向的長遠目標,布什曼表示,他希望“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
這項名爲《麻木不仁:酒精通過提高痛覺閾值增加人類攻擊性》的研究由C·內森·德瓦爾、彼得·R·詹科拉和布拉德·J·布什曼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