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 打造診斷平臺 推展失智早篩
圖爲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55歲的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談吐平易近人又富有理想衝勁,創立公司十年來,他集結全球4,000多名受試者資料,聚焦開發針對tau蛋白的正子斷層掃描顯影劑APN-1607 —成就了一條視覺化早診的黃金路徑。
更進一步說,相較於類澱粉蛋白,tau蛋白更貼近神經損傷與病程進展,被視爲觀察是否啓動失智症治療的關鍵標記。
張明奎善於將複雜的科學知識轉化成大衆易懂語言。他是化學與神經科學雙博士,並完成西北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生理學博士後訓練,曾在默克與葛蘭素史克負責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學研與實務基礎。
今年7月,新旭生醫與第一金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合約,啓動「明年5月興櫃、年底登創板」的資本市場藍圖。張明奎透露,公司選擇將診斷事業獨立回臺掛牌,考量本地完整的生技產業鏈與穩定資金環境,有助於加速腦健康管理平臺建構與全球佈局;新旭預期,募得資金將優先投入取得藥證與產線建置,並推展全球失智早篩商業市場。
張明奎的決心源自家庭。他說,自己家中有位年近百歲、曾跌入失智邊緣的父親,因爲輕微中風引發的血栓,讓人格與記憶消退,幸好精確醫療與及時診斷搭配藥物介入,使父親重拾生活記憶,至今都相當健康。這段私人往事,成爲張明奎下定決心創業、主攻腦部早期診斷技術的原動力。他說:「精準醫療、早期發現、對的工具,是成功的關鍵。」
走過美、英制藥與研究單位的頂尖歷練後,張明奎回臺創辦新旭,打造一支七十餘人的精銳團隊,其中診斷部門約有20至30人。他深信對創業家而言,「透明」是管理的核心,對員工與產品負責,是經營不變的信條;要以透明凝聚信任,用科學追求真理,用產品去守護大腦,「這就是新旭不斷往前的動力」。
當前臺灣的正子斷層造影儀(PET掃描)資源稀少,多集中於癌症檢測使用,對應失智症早篩不足,張明奎觀察到此情況,率領團隊引進日本開發的輕量型腦部PET掃描儀,不僅可置入行動巴士巡迴社區,讓偏鄉、高齡者現場接受掃描,也有望大幅提升健康普及率,建立起腦部診斷健康平臺,透過「APN-1607 Tau顯影劑+輕量型PET」,開啓社區普篩新局。
張明奎表示,新旭生醫不僅是診斷工具或藥劑公司,目標是成爲腦健康管理平臺推動者,結合AI影像判讀與雲端數據,再以平臺方式深入社區,執行普及化早篩,將醫療資源帶到最需要的人身邊。
他一再強調:「要讓失智症不只是被看見,更要被救援。」無懼高齡社會挑戰,從父親失智危機受啓發,一路走到打造具國際級影響力的診斷平臺爲願景,他的故事,訴說着:當科技與溫度結合,纔是真正改變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