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2025創新高:投資人的機會與投資策略

2025年新興市場強勢反彈,指數上週創下歷史新高,這是自2021年2月以來首次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今(2025)年來美元計價新興市場指數漲幅達26%,超越標普500的13%,主要受到南韓股市與拉丁美洲股市漲逾四成,以及陸港股表現優異所貢獻其中,南韓股市受半導體景氣循環與政策改革帶動。

富蘭克林坦伯頓ETF(EMEA)投資策略總監馬可仕‧韋勒(Marcus Weyerer)表示,新興市場的獨特機會與風險,各自受不同政策、結構與週期因素驅動,想要一網打盡可用紀律嚴謹的多因子ETF策略,考量品質、價值基本面、動能與波動性等因素來選股,從經驗來看,以因子紀律建構爲核心的方法,不僅能平滑波動、降低迴檔,還能提升持續創造超額報酬的機率。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資深副總羅尤美表示,目前投資人的資金多以熟悉的臺股、美股爲主,面對新興市場個別國家獨特的機會,美國掛牌的海外ETF有多種低費率被動式單一國家ETF可選擇,投資人可透過復委託就可以進行投資,然而對於無法細緻研究單一新興市場的投資人,可以選擇多因子策略選股的ETF幫您聚焦品質、價值、動能與低波動的市場,提升投組韌性,或者定期定額持續扣款新興市場/亞洲股票基金,偏好每月有現金流的投資者,則仍以新興市場股債平衡的基金爲優先選擇。在新興經濟體重新起跑的市場環境下,審慎的投組設計比單純「抓時機」更爲重要。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月收益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儘管先前擔心新興市場會在全球貿易動盪中首當其衝受害,但今年以來新興市場股票表現仍超越成熟市場,貿易中斷的可能性雖是一項逆風,但長期獲利成長的驅動因素仍然存在,尤其我們觀察到新興市場企業在全球不確定性下重新進行全球化佈局,企業可能會持續尋找營運方式並與貿易障礙共存或繞道而行,此外,受到這波資金流向美國以外地區的轉變所支持,資金面的挹注也更強化新興市場國家估值回升的投資機會。

新興市場在2025年強勢反彈。經過數年相對全球及美國股市表現不佳後,現在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情勢正在逆轉。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僅8月就有450億美元流入新興市場債券與股票,創近一年新高。除部分資金爲分散美元資產,支撐整體樂觀情緒之外,背後還有更多因素。

南韓在2025年迄今表現尤爲突出。半導體景氣循環預期延長、去年戒嚴危機後恢復穩定,以及政府推動縮小「韓國折價」的改革,都是吸引投資人進場的原因。

大陸股市領漲,A股也升至恆大危機以來新高——象徵性地在8月底恆大從港交所下市,爲艱難篇章劃下句點。其他推動力還包括定向財政支持、科技革命,以及消費者信心逐步改善。

印度預計將持續展現強勁成長,受惠於內需消費與積極改革。雖然近期市場因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而情緒低迷,但我們認爲印度長期前景依然優異。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指數投資組合主管Dina Ting表示,墨西哥股市的產業結構傾向於消費必需品與通訊服務等板塊,這些產業以穩定的現金流與穩定配息著稱,能在不確定時期提供一定的抗跌性,其估值相較歷史平均也具吸引力;巴西股市則因"中國加一"戰略受益,成農產品替代供應樞紐,中資協議深化增長潛力,我們認爲其作爲大宗商品出口大國的戰略地位 —— 尤其在農業與肉品出口方面 —— 將有利於經濟成長。

富蘭克林坦伯頓主張「分散配置」策略,讓投資人認識並善用各新興市場的差異,據此進行配置。過去幾年,亞洲(不含中國)及新興市場(不含中國)受到投資人高度關注,並非因對大陸興趣減弱,而是大陸規模龐大且特性獨特,需要更細緻與彈性的投資方式。在這種模式下,資產配置與總體經濟變數被視爲報酬與風險的主要驅動力。並非所有投資人都有資源進行如此細緻的配置,傳統方式依然可行。在這些情況下,建議聚焦公司基本面。對這類投資人來說,考慮成分股品質與價值特性的規則型ETF策略,可能是具吸引力的選擇。

EMEA投資策略總監馬可仕‧韋勒表示,對於相信新興市場復甦行情仍有空間的投資人,問題不僅是「要不要配置」,而是「如何配置」。分散配置可凸顯大陸、印度、南韓等市場的獨特機會與風險,各自受不同政策、結構與週期因素驅動。對無法進行細緻配置的投資人,紀律嚴謹的多因子策略是有效替代方案。透過強調品質與價值基本面,並結合動能與低波動因子,投資人有機會以更具韌性的方式掌握新興市場成長潛力。相信這種以因子紀律、多元化建構爲核心的方法,不僅能平滑波動、降低迴檔,還能提升持續創造超額報酬的機率。在新興經濟體重新領跑的市場環境下,審慎的投組設計比單純「抓時機」更爲重要。

主要股市指數表現。資料來源:彭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