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聯集成半年報看點:單季首盈立里程碑,AI佈局提速,增長動能顯韌性
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孫華秋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孫華秋
編輯|韓迅
芯聯集成(688469.SH)的“扭虧倒計時”,終於迎來了新的錨點。
8月4日晚,芯聯集成披露了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芯聯集成的歸母淨利潤爲-1.70億元,同比減虧63.82%。儘管上半年整體仍處於虧損狀態,但第二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爲0.12億元,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轉正。
芯聯集成從單季盈利“破冰”到全年扭虧,還差多少個關鍵拼圖?訂單韌性、毛利率拐點、產能爬坡進度……哪些指標將成爲破局的鑰匙?
8月7日,芯聯集成董事長、總經理趙奇在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隨着公司收入規模的持續擴大,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降本增效措施成效逐步顯現,公司2026年實現盈利轉正目標保持不變。
【摘要】
1.迎來單季首次盈利里程碑。2025年上半年,芯聯集成不僅營收持續高速增長,更在利潤端實現了標誌性突破:單季度首次盈利,按下了從“投入期”向“收穫期”切換的加速鍵。
2.業務結構優化顯著。讀懂芯聯集成的業務增長邏輯,關鍵在於看清其“傳統基本盤穩增+新興賽道破局”的雙輪驅動格局。目前,芯聯集成以車載、工控、消費爲高增長潛力基本盤,將AI作爲新的戰略突破方向,四大領域同步發力。
3.盈利路徑漸清晰。芯聯集成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答卷,清晰驗證了“技術+產能+市場”三輪驅動戰略的齒輪已實現精準咬合,正穩健釋放協同動能。
財務拆解:迎來單季首次盈利里程碑
2025年上半年,芯聯集成的業績曲線上揚——不僅營收持續高速增長,更在利潤端實現了標誌性突破:單季度首次實現盈利,按下了從“投入期”向“收穫期”切換的加速鍵。
1.1收入端增長勢能持續釋放
2025年上半年,芯聯集成實現營業收入34.95億元,同比增長21.38%,延續穩健擴張的態勢。分季度看,第一、第二季度的營收分別爲17.34億元、17.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14%、15.39%,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印證了市場需求的持續回暖與公司業務的紮實推進。
1.2利潤端迎來單季首次盈利里程碑
今年上半年,芯聯集成的歸母淨利潤虧損1.7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4.71億元大幅收窄63.82%,創下上市以來最顯著的減虧紀錄。其中,第二季度單季歸母淨利潤爲1195萬元。這組數據不僅是賬面上的首次“由負轉正”,更標誌着芯聯集成走出“規模投入期”,正式叩響“盈利收穫期”的大門,多年的產能建設與技術積累開始顯現實質性回報。
1.3兩重因素推升毛利率由負轉正
今年上半年,芯聯集成的毛利率同比提升7.79個百分點至3.54%,同比轉正;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爲11.01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達31.51%。這組數據的背後,是產能利用率穩步爬坡帶來的規模效應,疊加成本管控精細化釋放的空間,兩者形成“合力”,讓盈利基礎愈發堅實。
1.4造血能力顯著增強
今年上半年,芯聯集成的經營現金流淨額達9.81億元,同比激增77.10%,直觀反映出主營業務“造血能力”的顯著增強。營收增長與回款效率提升形成的正向循環,爲芯聯集成後續研發投入和產能擴張提供了資金保障。
業務拆解:結構優化顯著,AI“破土”而出
對投資者而言,讀懂芯聯集成的業務增長邏輯,關鍵在於看清其“傳統基本盤穩增+新興賽道破局”的雙輪驅動格局。
支撐這一格局的,是芯聯集成創新構建的“一站式系統代工”模式。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代工的邊界,形成從設計服務、晶圓製造到模組封裝、可靠性測試及應用驗證的全鏈條服務生態,爲客戶打造了“芯片代工的閉環解決方案”,目前已在車載、AI服務器電源、具身智能、機器人等關鍵領域落地實踐,並獲得市場與客戶的深度認可。
從業務架構看,芯聯集成以車載、工控、消費爲高增長潛力基本盤,將AI作爲新的戰略突破方向。2024年,該公司三大核心領域呈現階梯式增長:車載領域以23%同比增速鞏固核心地位,營收佔比爲47%,成爲基本盤的“壓艙石”;工控領域表現搶眼,收入同比勁增35%,以19%的營收佔比成爲增長引擎;消費領域雖增速平緩,但以28%的營收佔比持續提供穩定支撐。
在夯實既有優勢的基礎上,芯聯集成進一步拓展業務增長邊界——將AI服務器、數據中心、具身智能、智能駕駛等新興應用領域列爲第四大核心市場方向。今年上半年,AI領域爲芯聯集成貢獻營收1.96億元,營收佔比達6%,成爲明確的增量賽道。
需注意的是,車載領域的突破,彰顯了芯聯集成從“單一器件”到“系統方案”的進階力。上半年,芯聯集成6英寸SiC MOSFET新增項目定點超10個,5家汽車客戶進入量產階段;國內首條8英寸SiC產線實現批量量產,關鍵性能指標領跑業界。更重要的是,芯聯集成的汽車業務已從單純的器件代工,升級爲覆蓋動力域、底盤域等五大領域的“一站式芯片系統代工解決方案”,上半年已導入10餘家客戶,覆蓋多個產業頭部企業,部分客戶將於2025年下半年量產,爲車載業務基本盤注入持續增長動能。
在AI服務器、數據中心等新興賽道,芯聯集成的技術落地節奏顯著加快:數據傳輸芯片進入量產;AI服務器和加速卡的電源管理芯片實現大規模量產;中國首個集成DrMOS的55nm BCD芯片完成客戶驗證,2025年下半年將量產;第二代高效率數據中心專用電源管理芯片製造平臺發佈並獲關鍵客戶導入。值得關注的是,在數據中心總投資中,服務器電源管理相關投資佔比達10%,而芯聯集成的AI服務器電源系統代工方案,已覆蓋從PSU、IBC到POL的各級供電應用,產品可覆蓋服務器電源BOM成本的50%,在AI算力基礎設施的供應鏈中佔據關鍵位置。
在具身智能與智能駕駛領域,芯聯集成MEMS傳感器展現出強大的場景穿透力。其MEMS傳感器芯片已大規模應用於語音交互、姿態識別、機器人抓取、環境感知等場景,其中AI眼鏡用麥克風芯片、機器人激光雷達芯片實現技術突破;其車載MEMS代工服務全面擴展,覆蓋ADAS慣性導航芯片、激光雷達VCSEL芯片、微鏡芯片、智能座艙語音識別麥克風芯片等,讓“感知+交互”的技術能力深度融入智能駕駛的核心場景。
這種技術突破能力的背後,是研發投入的長期主義。今年上半年,芯聯集成的研發投入高達9.64億元,佔營收的比例達27.59%,新增申請專利119項,新增獲得專利52項。
芯聯集成董事長、總經理趙奇在8月4日的投資者調研會議上表示,2026年,公司服務器電源芯片、機器人激光雷達芯片,以及AI眼鏡用麥克風芯片等多個項目將持續放量,AI領域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預計將達到兩位數。
8月7日,在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趙奇進一步指出,目前公司各產線都基本處於滿載狀態,產能利用率處於較高水平,隨着市場需求增長、訂單增加以及產品結構的優化,預計公司產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
核心觀點:三輪驅動顯效,盈利路徑漸清晰
芯聯集成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答卷,清晰驗證了“技術+產能+市場”三輪驅動戰略的齒輪已實現精準咬合:營收端延續兩位數增長的韌性底色,利潤端單季盈利的拐點信號明確,現金流健康體徵顯著強化——三組數據形成的正向循環,讓戰略落地的成效愈發清晰。
在短期視角下,折舊壓力仍是需要跨越的階段性挑戰,但這並未掩蓋增長動能的積蓄:8英寸SiC產線批量量產釋放的技術紅利、12英寸產線產能爬坡帶來的規模效應、AI業務從“破土”到“放量”的賽道突破,三者形成的合力,正推動芯聯集成向2026年盈利轉正的目標加速邁進。
對投資者而言,三大關鍵變量將錨定下一階段盈利兌現的節奏:8英寸SiC產線良率的爬坡進度,直接決定成本優化的縱深空間;車載、工控、AI等領域的產能釋放與客戶拓展節奏,牽動收入增長斜率;行業庫存週期的起伏,則左右市場需求的釋放節奏。這三大因素恰似盈利拼圖的核心模塊,其咬合精度將最終勾勒出芯聯集成從“減虧”到“盈利”的完整進化路徑。
(全文3012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爲客戶。本報告基於本公司認爲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徵價。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爲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係。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爲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爲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爲“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爲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