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揭示:與母親關係差者的六種行爲

心理學表明:與母親關係不好的人會有這 6 種行爲

有毒的關係在任何年齡段都會對我們產生深遠影響,而我們最脆弱的時期當屬童年。

當我們身處有毒的環境,尤其是跟父母或照顧者在一起時,我們可能會有回憶起那些過往的經歷。

尤其是與母親關係不佳,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對我們的成年生活造成影響。

1. 他們懷有負面情緒

如果你承認母親的虐待行徑,也就等於承認了它帶給你的感受。

當你想起母親時,內心就會涌起一股負面的情緒。

你很難與那些從與母親的關係中收穫快樂的朋友和同事產生共鳴。你甚至可能幻想擁有一個能喚起積極和愛的感覺的母親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你爲母親的行爲找藉口,你就是在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仍然在承擔部分責任。你可能會對自己說:

如果這些表達是出於療愈的立場,那沒問題,但要是它們被用於逃避現實和壓抑內心的創傷,那就不行了。

2. 他們對衝突的反應是屈服或攻擊

有毒的養育方式會致使孩子形成功能失調的衝突解決辦法,來應對充滿敵意的權威人物。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母親挫敗了你的精神,你學會了不惜一切代價通過屈服來處理衝突。你可能會想:如果站起來只會被打倒,那站起來還有什麼意義?

由於你兒時的遭遇,如今成年後,你會迴避衝突,必要時也不敢爲自己挺身而出,並且退縮着不敢爲他人辯護,以免引發任何爭端。

然而,如果你的母親沒有打壓你的精神,卻踐踏了你的心靈,你學會了在自身的弱勢地位上保持被動,但卻產生並內化了因痛苦所引發的攻擊性。

你下定決心,再也不讓任何人那樣傷害你。成年後,你會激進地應對衝突,可能在幾乎毫無挑釁的情況下就大發雷霆。與母親的不良關係會促使你在情感脆弱時率先出擊並持續攻擊。

在與母親的衝突中一直選擇屈服或讓步,這表明可能存在不良的關係動態。這種動態通常源於感覺被控制、被操縱,或者需要以犧牲自身需求來取悅她,這可能源於童年時期堅持自己的想法被阻止或受到懲罰的經歷。

在不良的母子關係中,201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關係可能會變得相互依賴,即一個人的情感健康過度依賴於另一個人,導致不健康的責任意識和內疚感。

3. 她們吝於表達愛意

不良的母親會把對孩子的愛當作一種懲罰而加以保留。他們瞭解到母親的愛是有條件的,取決於他們對母親的取悅程度高低。

有些母親即便孩子表現出色,也很少甚至根本不表達愛意。作爲迴應,有些孩子會不斷尋求認可,希望能得到最輕微的愛意表示。

其他人則決定不再費心,在情感上自我孤立,避免接觸。在這兩種情況下,孩子都會在情感上受到操縱,並且瞭解到愛的表達是有條件且稀缺的。

你與母親關係不良的最顯著跡象之一是你無法健康地接受愛意。

例如,成年後,你不知道如何處理自由給予的愛意,並且一直擔心它會突然被奪走。你的喜悅和恐懼會導致極端的情緒波動,這是你的戀人所無法理解的。

你把隱藏感情當作自我保護的手段,或者因伴侶哪怕最輕微的不當行爲就懲罰他們,這並非少見。

4. 他們尋求相互依賴的關係

他們都能從被動伴侶對主導伴侶在情感和/或實際方面的依賴中獲得滿足感。

被動的伴侶在有人願意爲其做任何事時會覺得被愛。

主導的伴侶在自身被需要時會感到被愛,而且伴侶對其依賴程度越高,這個人就越覺得被愛。

在這種母子間有毒的關係裡,母親充當着主導的一方。

相互依賴的養育方式會造就情感和/或實際相互依賴的孩子。

對於與母親關係有毒的成年人來說,這是真實的。但被動和主導的相互依賴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作爲成年人,如果你是被動的伴侶,當你的配偶或伴侶爲你管理生活時,你會感到被愛。你也常常期望你的伴侶滿足你所有的情感需求。

你覺得自己需要伴侶才能生活,並且以你這種被動攻擊的方式要求伴侶如此表現出愛。當你的伴侶不能或不願竭盡全力滿足你的每項需求時,你就會感到不被愛和遭拒絕。

作爲成年人,如果你是主導的伴侶,你有一種無法滿足的被需要的需求,甚至可能製造一些情況來確保你是不可或缺的。

你的伴侶在實際和情感上對你的依賴會讓你感到安全。如果你被需要,你就不會被拋棄。你對外部世界有強烈的控制傾向,但在情感上仍然依賴於另一個人。

你的情緒健康狀況取決於他人對你的需求程度有多少。

要是你的伴侶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你就會產生恐懼和不安的感覺,甚至可能覺得自己不被愛。

成年後尋求相互依存的關係,往往意味着你和母親之間曾有過一段有害或不健康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界限可能模糊不清,情感需求也未能持續得到滿足,而且你可能感到被迫將她的需求置於自己的需求之前,從而導致你在戀愛關係中也不知不覺地重複這種模式。

2014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相互依存型的父母可能沒有教孩子如何設定健康的界限,這使得孩子在成年關係中難以確立適當的界限,往往會尋求能夠控制或照顧他們的伴侶。

5. 他們非常挑剔,尤其是對自己

有毒的養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大量的批評。這些母親會嚴厲批評每一個讓她們不滿意的行爲,哪怕是最微小的違規行爲,都會引發過度的責罵或懲罰。

心理學長期以來一直教導我們,我們都會形成一種內心的聲音,對於許多成年人來說,他們內心的聲音屬於他們的父母之一,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

作爲有毒母親的孩子,你總是感到被監視,好像有人在觀察和批評你的日常表現。你會因爲每一個錯誤或挫折而嚴厲地評判自己。

失敗會給你帶來情緒危機,因爲你的自我價值完全取決於你的成功。

你總是在和腦海中那個不停地重複說你不夠好或不夠成功的聲音作鬥爭。你有完美主義傾向,並對他人有過高的期望,不僅成爲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也成爲其他人的批評者。

6. 他們需要不斷的認可

由有毒母親撫養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往往自尊心不足。

他們的童年環境充斥着批評、壓抑的情感、有條件的愛、支配以及衝突。

他們深受無價值感的困擾,還從最親近的人那裡尋求認可。

成年後,由於你是在有毒母親的陪伴下長大的,你覺得自己天生就不可愛,還擔心別人很快會察覺到這一點。

你得給你的核心圈子一個繼續愛你的由頭。

他們的讚揚能讓你在和他們的關係裡感覺更安全。

這常常被錯認爲是驕傲,但對你而言,這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要是你沒得到他們的認可,你就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你監視着你的配偶或者伴侶、家人和朋友,看他們對你的愛是不是在減少。

經常需要母親的認可,通常意味着關係有毒,這往往源於童年時期你的情感未持續得到認可,或者你的自我價值嚴重依賴於母親的認可,可能是因爲受到批評、被忽視或者養育方式不一致,致使你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需要外部的認可才能自我感覺良好。

2021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母親不能持續地承認和接納孩子的感受時,即便成年了,孩子也會不停地尋求認可,以求感到被看到和聽到。

從有毒的關係中恢復過來需要時間,尤其是如果是和父母的關係。

你沒法控制周圍的世界或者其中的人,不過你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

選擇去尋求明智的建議,弄清楚你的過去和你的情緒是如何影響你當下的生活的。

你沒必要活在昨天的枷鎖裡。相反,選擇每天都朝着新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