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區打造“解紛魔方”促基層善治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張蕾 孫興隆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近年來,新疆和田地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平安建設爲軸,打造“智慧中樞——特色矩陣——全民參與”三維驅動的“解紛魔方”,精準破解矛盾困局,彰顯基層治理智慧,書寫邊疆長治久安的時代答卷。

智治築基 構建“智慧中樞”

2018年,策勒縣成立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首次集聚公安、保險等部門力量,通過“一站式”調解,將交通事故糾紛壓縮至7個工作日內辦結。這種集中受理、協同調解的工作模式大幅提升糾紛化解效率,爲當地基層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來,和田地區開始系統性構建覆蓋全域的四級智慧治理體系。地區“智慧中樞”由接訴即辦中心、網格化管理平臺和“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組成,24小時收集矛盾糾紛線索,並精準分流到相關部門。縣市綜治中心聯合信訪、人社等部門,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全科診室”,爲羣衆提供“掛號——問診——治療”全流程服務。鄉鎮“三調聯動”小組和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把服務觸角延伸到村民“家門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就地解”。

5月3日,和田市綜治中心依託智慧平臺,化解一起工亡賠償糾紛。

2024年8月,李某在和田市某工地幹活時意外身亡,其家屬李某某與涉事企業因工亡認定和賠償發生糾紛。李某某通過“和田綜治”App提交訴求,智能預警系統3分鐘內將其分流至和田市綜治中心。

和田市綜治中心按糾紛類型派單,法律援助窗口接單後,聯動其他窗口介入調解。很快,雙方當事人被約至綜治中心,法律援助律師現場釋法,詳解工亡認定標準,法官分析訴訟風險,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做工作,心理諮詢師安撫當事人情緒。線上線下協同發力,不到48小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和田地區將數字化手段貫穿矛盾發現、研判、調解全過程,讓複雜糾紛從“無解”變“有解”。各縣市紛紛亮出“獨家絕活”,洛浦縣綜治中心推出“1441工作機制”(1個閉環、4個會議、4級聯動、1個系統專家庫),推動矛盾糾紛全域發現、精準交辦、多元解決。墨玉縣依託大數據及時發現矛盾糾紛苗頭,自動匹配最佳調解方案。

品牌賦能 拓展治理維度

在“解紛魔方”中,特色調解品牌矩陣如同多彩面塊,通過差異化定位與協同聯動,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起源於于田縣、在和田地區全域推廣的“庫爾班大叔調解模式”,將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融入矛盾糾紛化解。隨着“領頭羊效應”持續釋放,和田地區先後培育打造60多個特色調解室,形成“紅色文化引領+鄉土智慧賦能+柔性治理支撐”解紛格局。

策勒縣有個“夕陽紅調解室”,調解員平均年齡60歲,運用“土辦法”解決“土事情”。

5月1日,策勒鎮科克買提村阿某和艾某兩家之間的土牆塌了,兩人因地界問題吵得不可開交。68歲的人民調解員阿不都卡德爾·蘇來曼帶着村幹部來到現場丈量、劃界後對兩家人說:“你們的爺爺曾共飲一井水、共用一堵牆,你們現在爲了這點事就要鬧僵?”阿某和艾某臉紅了,拿起瓦刀一起砌牆。

在於田縣阿熱勒鄉夏瑪勒巴格村,“玫瑰調解室”的調解員擅長“以柔克剛”。

4月18日,村民買某隨手把電動三輪車鑰匙塞到座墊下,斯某的孩子玩耍時發現鑰匙好奇地“試駕”,結果電動三輪車失控撞牆,保險槓受損。買某拽着斯某來到調解室,聲稱要“好好算賬”。

調解員艾力皮熱·買提尼亞孜端上兩杯熱氣騰騰的玫瑰花茶,對兩人說:“消消氣,慢慢說。”兩人講完事情經過,艾力皮熱核實情況後說:“你們一個亂放車鑰匙,另一個沒管好孩子,都有錯。”兩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斯某主動提出承擔維修費,買某堅持一人一半。氤氳茶香中,糾紛消融化解。

將調解室搬進巴扎,現場解決買賣糾紛。推行“雲調解”,打工人在異鄉也能討回工錢……近年來,和田地區創新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崑崙山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全民共治 發動羣衆力量

基層治理,羣衆是主角。和田地區充分調動羣衆力量,讓羣衆從基層治理的“旁觀者”變爲“參與者”,匯聚起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洛浦縣退休教師吐送尼亞孜·麥麥提的晨練方式很特別——邊散步邊“巡邏”。5月2日,他在晨練時發現兩戶居民因空調外機排水發生爭執,立即掏出手機通過“12345+網格”小程序上傳線索。不到半小時,網格員、“法律明白人”趕到現場進行調解。

這是和田地區發動羣衆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和田地區5553名“法律明白人”走街串巷,用“苞谷饢式”語言開展普法宣傳。12954名人民調解員紮根基層,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

4月28日,墨玉縣託乎拉鄉布古其村村民阿某投訴鄰居麥某種的核桃樹擋了他家的光照,村黨支部書記、“法律明白人”阿卜杜麥麥提·奧布力實地測量光照範圍,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於相鄰權的規定。麥某認錯,馬上修剪了核桃樹。

每週二是皮山縣固瑪鎮阿熱亞村的“村民議事日”,大家聚在一起說事、理事、議事、辦事、評事,村幹部講政策,律師把“法律法規關”,鄉賢做“和事佬”,村裡的大事小情都擺到檯面上解決。

參與社區規劃,開展普法宣講,監督重大項目建設……和田地區各族羣衆正以多種形式深度參與基層治理,共繪幸福生活新圖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和田地區將繼續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爲抓手,開創平安和田、法治和田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