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王頻現!陸百強房企拿地金額增34% 能推動樓市復甦?

地王頻現!大陸百強房企拿地金額增長34%,土地市場火爆能否推動樓市復甦?(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澎湃新聞報導,7月熱點城市土拍熱度不減,各地新地王頻現,與此同時,住宅價格仍呈現分化行情,新房受核心城市優質供給價格微漲,二手房則普遍「以價換量」。土地市場的火熱態勢能否推動樓市復甦也成爲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核心城市優質地塊競爭激烈,多宗地塊刷新單價地王。

7月,上海徐匯衡復風貌區的一宗核心地塊以20萬元(人民幣,下同)/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刷新了上海乃至全國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紀錄;蘇州園區雙湖地塊經過49輪競價,以6.52萬元/平方米登頂江蘇省住宅用地單價地王;深圳前海桂灣宅地則以樓面價84180元/平方米刷新深圳單價地王……中指研究院8月1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1-7月,全國TOP100企業拿地總額5783億元,同比增長34.3%,300城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增長25%。

「當下熱點城市土拍熱是房企追求『確定性』的直接體現。」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今年以來的高溢價地塊,無一例外都體現在熱點城市的優質板塊,這些地塊不但處於一、二線熱點城市,更重要的是多位於產業人口密集區域,開發商預期未來入市後,在合理利潤水平下,去化難度小,更充分說明房企更傾向於在確定性高的區域佈局。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指出,房企是「結構性看多」,TOP10城市前七月宅地出讓金佔全國比重達52%。今年以來房企拿地城市多集中在北上深、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保持「聚焦深耕」「精準投資」策略,聚焦確定性高的城市及板塊,但其餘大多數城市土拍相對平淡。

在業內看來,專項債收儲土地政策在各地加快推進,通過政府回購閒置土地再出讓,緩解了部分房企資金壓力,也推動國企成爲土拍主力。

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央企、國企和地方國資仍是主力,民企僅在重點深耕區域補充土儲。舉例來說,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四個城市拿地金額均進入前十;建發在杭州、北京、蘇州和成都四個城市拿地金額進入前十,頭部企業聚焦核心城市加大力度補倉。濱江集團聚焦杭州,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額第一;興耀房產集團在杭州、大華集團在上海增加土地儲備;嘉禾興地產進入成都拿地金額前十。

多城刷新地價紀錄的同時,住宅價格分化行情仍在延續。

從住宅價格來看,新房、二手房走勢呈現差異。中指研究院報告顯示,7月,部分核心城市繼續推出優質改善項目,帶動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保持結構性上漲。但二手住宅「以價換量」仍是市場主流,7月百城二手房價格環比跌幅略有擴大,市場短期仍面臨一定壓力。

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大陸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爲1687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18%。全國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爲1358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77%,跌幅較上月擴大0.02個百分點,而同比則顯示下跌7.32%。

「7月是市場傳統淡季,市場活躍度出現季節性回落,同時在當前二手房掛牌量持續較高背景下,各城市『以價換量『現象普遍存在。新房價格保持微漲主要受結構性因素影響,近幾年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供應加快,從而帶動市場上區位優、品質好的改善型樓盤供應有所增加,這些優質新房項目受到市場認可,帶動需求釋放,同時也拉動新房價格結構性微漲。」曹晶晶說。

張波表示,從今年熱銷的新房來看,一部分是熱點城市的核心地段產品,尤其是中高端改善項目,另一部分則是當下「好房子」的代表,新房產品迭代加速,低密、智慧化、高得房率成爲主流賣點,尤其是符合「好房子」 標準項目與二手房形成代際差異,引發市場的高關注度。

隨着土拍熱度延續,市場信心能否進一步傳導至購房者?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房企在部分地區拿地信心恢復,更多是結構性現象,而非普遍現象,購房者信心重建需依賴經濟復甦、政策協同與市場出清的共同作用。核心城市核心區新房目前已經走出了穩定行情,未來市場將更注重「質」的提升而非「量」的增長,市場分化還將持續存在。